贵州切换
新闻
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年结硕果
2013
05/13
09:47

7月15日,记者走进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只见一条条新建的大道旁高楼林立,一家家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记者了解到开发区企业已由十年前的19家增到现在的97家,年工业总产值从几千万元增加到现在8亿多元,年入库税金由18万元增到现在的5000多万元。

安顺曾有“商业盛地”的美誉。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开发区担当起了“建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撑点”的重任。开发区将眼光瞄准那些生产型项目,至今已引进生产型项目76个,项目资金5.1亿元,初步培育起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机械加工业,以精细化工为方向的化学工业,以牛肉干、魔芋精粉、淀粉、名酒为主的食品工业,以蜡染等民族民间工艺为特色的旅游购品业,以家具、制衣为主的日用品工业等支柱产业。此外,通过对大企业的改制、转换机制,使其提高管理能力和技术,从而站住脚跟。濒临倒闭的安酒集团由汕头联美集团托管后开发出极具市场前景的高级贵府酒,盘活了存量,使老企业焕发了生机;顺达日化洗涤厂有世界一流的磺化设备,与山西南风进行资产重组后,利用他们的“奇强”名牌旗开得胜,成为纳税大户。安顺变压器厂与青岛能源集团,青松烟厂与黄果树集团已分别走资产重组的路子,而且获得成功。

“协调”、“服务”、“指导”、“监督”,靠这八个字,开发区对外树立了良好的招商引资形象,遵循这8字方针,开发区引进并帮助许多企业走上成功之路。1996年除夕,贵州精细化工安顺农药厂为了抓紧时间安装设备,急需8台电焊机。当时许多单位已放假,到哪儿去找呢?但开发区的同志调动各种社会关系,硬是将8台电焊机借到手并送到农药厂。

在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办公楼门前高悬着8个大字:“空谈误国,实干兴安”。10年来,开发区人将这8个字牢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当时建开发区是前无古人的事,没有现成的蓝本作借鉴,全靠创造性工作。建区之初,要在荒郊野外建起一座高标准、高起点、多功能的现代化城市,开发区人深感压力大担子重,但他们认为,惟有实干才有出路。1993年开发区创造了全省首家拍卖国有土地的记录,为了实现1994年1月15日通大道,开发区人在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队伍的情况下,边测量边拆迁边筹资边施工,仅用150天时间便建成了一条长1公里、宽40米,集道路、绿化、路灯、地下线管为一体的多功能二级大道。

开发区人诚信招商,理性引资,换来丰硕的回报。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