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切换
新闻
贵州开创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模式
2015
12/28
16:16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作为内陆省份的贵州,曾经一度被贴上“三不沿”的标签,对外开放水平、外贸依存度低。“十二五”以来,在以贵州省商务厅厅长申晓庆为首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全厅上下全面贯彻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主基调、主战略,秉持“用好各类开放通道、引入更多对外开放资源”的理念,把改革开放作为“两加一推”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抓手,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开拓进取,谋篇布局贵州内陆开放,谱写了贵州省开放型经济新篇章。

凡事为之则难者亦易矣。贵州省经过这几年的后发赶超,开放型经济呈现对外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利用外资高速增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加快、对外开放载体平台建设逐步完善的新局面。他们强化与珠三角经济区、成渝经济区、长株潭经济区的合作,全面融入“一带一路”为牵引,形成区域成片连通、国际国内市场融合的市场发展格局。通过共建园区、结为友好省州、经贸交流推介等多种途径,重点发展加工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加强与瑞士、德国、美国、韩国、澳大利亚和东盟等区域的合作,构建起了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三马齐驱助推贵州驶入对外开放快车道

“十二五”以来,贵州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在引进外资、发展对外经济和贸易等方面成绩斐然,形成了三马齐驱的可喜局面。

对外贸易成果丰硕

贵州省商务厅紧紧围绕贵州省委、省政府“两加一推”主基调,深入贯彻落实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推动贵州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部署,加强与贵阳海关、贵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贵州省国税局、贵州省外汇管理局等涉外经济部门的协作。将扩大外贸经营主体、调整贸易结构、开拓国际市场、深入推进外贸基地建设、强化会展经济等方面作为推动贵州外贸发展的重要抓手,取得了丰硕成果。预计“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实现货物进出口额435.8亿美元,同比增长242.6%,年度平均增速为33.3%,年度增速平均水平高于全国和西部,位列全国第四。其中,出口额355.2亿美元,同比增长362.5%;进口额80.6亿美元,同比增长60.2%。外贸依存度由2011年的5.1%提高至2014年的7.1%。

贵州外贸经营权企业由“十一五”末的近1886家增加至当前的5655家,进出口实绩企业由2011的346家增至2015年10月的559家,其中进出口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43家。目前,贵州省建设培育外贸生产基地国家级4个、省级25个。“十二五”期间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累计出口额207.6亿美元,较“十一五”期间的55.4亿美元增长274.7%;农副产品累计出口15.1亿美元,较“十一五”期间的5.7亿美元增长164.9%。

贵州在深度开发亚洲、欧美等传统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了拉美、中东、非洲、俄罗斯、东欧等新兴市场,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与贵州有经贸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已发展到190多个。

创造外资“洼地效应”

贵州省用硬手段改善软环境,创造“洼地效应”,不断提高和增强对外商的吸引力,对外商投资规模持续扩大。预计到2015年底,实际利用外资将达到25亿美元,从2011年的6.73亿美元增长至2015年的25亿美元,五年内利用外资增长达270%。

目前,贵州形成了以第二产业发展为主,农业、服务业等其他产业协同发展的利用外资格局,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齐头并进。2010~2014年,第二产业实际利用外资38亿美元,占贵州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7.8%,五年内年均增长率达78.2%。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占贵州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28.6%,五年内年均增长率达48.8%。

贵州省商务厅紧紧围绕优势产业和特色资源,加强项目库和客商资源库建设,引进了台湾富士康、香港华润、美国空气化工等世界知名企业,签订了一批重点项目。坚守生态和发展的底线,重点发展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大健康新医药、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等五大新兴产业。

该省还加强与瑞士、德国、美国、韩国、香港、台湾、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与各国驻中国使(领)馆、商协会、投资促进机构合作,开展“小分队招商”、“上门招商”、“以商引商”等多元化招商模式,让企业成为招商引资的主体。2010-2014年贵州省共有107家外资企业增加投资,金额为24.4亿美元。

对外经济显著增长

“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商务厅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投资与贸易有效融合,积极参与和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面向全球、突出重点,互利共赢、积极稳妥”的原则,加快推动了贵州企业走出去步伐,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鼓励各行业各类所有制企业开展对外经济合作业务,以点带线带面、抓大促小、做大总量。五年来,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总额显著增长,对外经济合作水平显著提高。

截至“十二五”末,贵州省对外投资企业由2010年的13家,增加至70家,对外投资主体增长5倍。中方备案投资总额由2010年的995.87万美元增加至98785.99万美元,增长近100倍。累计对外直接投资由2010年2034.89万美元增加至42526.59万美元,增长20倍。对外经济技术完成营业额由2010年22003万美元增加至80000万美元,年均增长28%。

建立健全了由商务、发改、经信、外事、财税、国资、外管等部门组成的贵州省对外经济合作工作联络机制,研究制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发展规划。完善境外投资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跟踪服务机制,协调解决境外投资合作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电商开启贵州“加速度”模式

“十二五”以来,贵州省商务厅将发展电子商务作为带动消费增长,帮扶农村脱贫的重点战略部署,成立了电商发展领导小组,筹备召开了贵州省电子商务发展大会,全面理清发展思路、制定战略部署,攻坚克难、先行先试,全力打造中国电子商务贵州版。

2012年贵州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42.129亿元。2012年贵州省电子商务企业累计425家,电子商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5千人,电子商务服务带动的就业人数超过2万人。

2013年贵州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26.595亿元,贵州省电子商务企业累计642家,电子商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7千人,电子商务服务带动的就业人数近4万人。

2014年,贵州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758.5亿元,网络零售市场超过300亿元,其中贵州产品网络销售22亿,全省新增电子商务企业461家,总量达到1100家,电子商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电子商务服务带动的就业人数近6万人。

2015年1~10月,贵州省电子商务网络交易额694亿元;网络零售额76亿元。在“双11”活动中,贵州省交易额为15.65亿元。

为强力推动贵州省农村电子商务工作,贵州省商务厅积极推动贵州省与国内知名电商平台的合作。2015年8月20日,贵州省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了《贵州省农村电子商务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将在电子商务农村的应用普及、新型高效的农资电商O2O渠道建设、生态产品电商化供应链打造、农村金融以及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发展等方面与阿里开展合作。

2015年9月,贵州省商务厅先后与苏宁、京东签署战略协议。双方在农村电商、农村物流网络、农产品进城、O2O体验中心、互联网消费金融、智能绿色物流、互联网人才培养等领域达成合作共识,共同推进贵州省农村电子商务全面发展,促进贵州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1+7”吹响贵州开放型经济发展“集结号”

2015年8月,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贵州省建立了以全国第八个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为牵引,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安综合保税区、遵义综合保税区(筹)、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为依托的“1+7”国家级重点开放平台;旨在化零为整,由“单兵作战”向“集团作战”转变,顶层设计整体谋划,聚集优势资源,凝聚发展力量,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按下“快进键”,跑出贵州“加速度”。

2014年,“1+7”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以1.2%的国土面积、3.7%的常住人口创造了全省9.8%的工业总产值、12.6%的固定资产投资、6.6%的财政收入、8.5%的外贸进出口额、11.2%的实际利用外资总额。2015年上半年,上述指标的比重分别攀升至11.1%、19.15%、6.98%、22.79%和35.99%。目前,入驻“1+7”平台的世界500强企业7家,中国500强企业30家。

贵州省商务厅积极争取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口岸办等部委支持,做好专题请示汇报,针对性提出需求清单,在项目建设、产业发展、集成施策、督促考核、信息共享等方面形成合力,为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发展、先行先试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推进平台内容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为引资引智引才奠定基础。“‘1+7’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是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主动力,是稳增长、促发展、走前列的主引擎,是实施开放带动、创新驱动的主战场,是升华改革、扩大开放、创新创业的示范区,是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先行区。”申晓庆表示。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