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过去,十二五的云岩可谓可圈可点;展望未来,十三五的云岩将插翼腾飞
新年伊始的云岩区,开启的“辞旧迎新”大幕有诸多让人眼睛发亮的关键词。而放在GDP增速五年始终保持全省第一的大背景来看,云岩区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突破,则是一个众人拭目以待的难题!
云岩区委八届七次全会召开之际,这个经济强区雄心勃勃:未来五年,确保GDP突破千亿元!
经济实力强
【过去】五年来,云岩区GDP年均增长14.1%,预计达到650亿元,在贵阳市占比约25%,提前一年实现总量翻番,并始终在全省保持总量第一。在全省增比进位综合测评中,除2012年外其余均保持在前三,去年排名第二。三次产业结构比达到0.08:19.14:80.78,形成稳定的“三二一”结构。
财政总收入预计达136.99亿元,比2010年翻四番多;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达35.88亿元,比2010年超一倍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达408.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306.45亿元。
【未来】要千方百计确保GDP按照预定目标稳定增长,2020年突破11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0万元,绝对值在省、市稳居第一,增比进位综合测评位次不降。
GDP力争年均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左右;建成区绿地覆盖率达到5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12%左右。
科技含量高
【过去】深入兑现落实“3个20万”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各类市场主体约8万户、注册资本610亿元以上。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先后引进中航城、万科城、红星美凯龙等项目967个,引进省外实际到位资金超84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超3.13亿美元。
连续7轮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获批“2014年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95.3%,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约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90%。
【未来】建设“数据政务、数据管理、数据服务、数据产业”四大平台,抢占“大数据”制高点,着力打造全省一流的大数据综合应用核心区。努力建设服务业创新示范区。力争到2020年,大数据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
精心编制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创建贵州医药旗舰级企业集团,全力支持益佰建设全国肿瘤医疗服务大数据中心,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积极打造农副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构建线上线下并举、虚网实网整合的营销服务网络体系,有效提升农产品商品转化率,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增值。
城市建设快
【过去】东线片区“未来方舟”商圈、七公里滨河商业长廊汇聚人口5万余人;西线片区中航城、恒大帝景、万科悦城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金西大道延伸段、金工路、园区次干道二等道路建成通车;北线片区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修编工作。
市西路批发业态成功转移,市西滨河商业步行街建设快速推进;大营坡、老百货大楼、新建汽车零部件厂等一批棚改项目迅速启动,完成改造面积445万平方米、惠及群众8.9万户;建成银海元隆、中大国际、汇金国际广场等一批城市综合体。
【未来】以打造阳明文化街区为依托,大力弘扬以阳明文化为代表的城市精神内核,;大力推进“一祠一阁、两河一线”等棚改项目建设,加快打造市西滨河商业步行街,全力配合推进1.5环、轻轨2号线等畅通工程二期项目,打通太金线、延安东路延伸段等一批断头路,切实畅通内循环。
加快建设“数字云岩”智慧城市的同时,东线片区加快建设“贵阳外滩”滨河商业走廊,打造集商、贸、游等于一体的经济增长新极点和全国一流示范社区。西线片区要依托产业园区建设,努力打造以医药研发、物流商贸、通信服务等为主体的高新产业区。北线片区要依托自然生态优势,开发一批生态旅游项目,积极打造生态型旅游居住、高科技产业示范区。
生态环境优
【过去】全面实施“碧水”“蓝天”“绿地”“清洁”“田园”保护计划,先后完成阿哈水库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地生态移民搬迁,南明河及其支流清淤,金钟河草坝、蔡家关菜场口段等污水收集治理项目及打石沟截污工程,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9%;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优良天数达标率为92%。
开展城市绿化工作,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34%,森林覆盖率33.5%;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单位GDP综合能耗降低率达18%,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完成市下任务。
【未来】2018年率先达到生态文明示范城区标准。围绕贵阳市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总体要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建设公园城区。依托辖区环城林带、河湖湿地、城市山体、历史人文等特色资源,结合“疏老城”工程,重点以贯城河、市西河、黔灵湖、小关湖湿地公园等为切入点,做足山、林、湖、河文章,全力打造一批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公园、山体公园、社区公园,确保到2020年,全区新建公园109个,人均公园绿地达到25平方米,集中饮用水源地达标率稳定在100%。
民生保障大
【过去】切实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共投入资金约117.5亿元,引入北京日坛、芳草地等优质教育资源;千人拥有床位数13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9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3.9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农村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达28142元、14080元。
建成养老机构10余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个,居(村)居家养老服务站2个。社会保险参保规模达63万人,平均覆盖率98%以上。率先在全省实现整体脱贫。启动35个老旧危房点的排查治理,集中解决了3.34万人的“用水难”问题。
【未来】在全省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中,标准要抬高半格、压力要自加一成;提高区内贫困补助标准,突出抓好失地农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就业帮扶;再建一批名园名校;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对全区危房、严损房和超过使用年限的旧房开展全面摸底登记,逐步消除辖区危旧房。建成一批社区图书馆、文体室、棋牌室、电影站,广泛组织开展惠民演出、阅读推广、艺术展、运动会等群众性文娱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