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切换
新闻
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确实牛 今年招商合同金额已超千亿
2016
02/06
14:40

如今,贵州省已形成了国家大力支持、企业主动参与、各界充分认可的先行优势。

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确实也很“牛”!将于今年8月启动的贵州大数据招商引智活动,定下了1000亿的招商目标。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已在近日“轻松”完成,目前合同已经签订214个,合同约定金额高达1089.16亿!

“大数据,为贵州后发赶超注入了强劲动力!”省“两会”上,代表、委员由衷感慨。

“晒”成绩 大数据变轨贵州经济

走进大数据时代,发展大数据产业,贵州因为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强劲势头。

这并非是在耍嘴皮子,数据可以说话。

就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贵州省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突破2000亿元。

“大数据不仅仅是产业,还有应用,它涉及政府治理、转型升级、服务民生多方面。”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康克岩介绍,作为全国首个省级政府数据云计算平台,“云上贵州”已成为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的生态系统,一方面表现在数据加快集聚,目前已有5万G数据,有30个政府部门信息系统在平台运行,20朵云已有上百个数据目录集在平台上开放,旅游、交通、食品安全、工商等领域已开展跨部门数据交换。

另一方面是带动了企业成长,每朵云都培育出了一批数据增值服务企业,涌现出了贵州黔通智联科技有限公司、贵州中软云上数据技术服务公司等20多家企业。目前,平台日均访问量近10亿次、峰值达15亿次,访问量累计达到3360亿次,全国所有省区都在不同程度调用该平台数据。

大数据还促进三次产业加快发展。2015年,贵州省重点行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增长14.2个百分点,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增长18.8个百分点,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提升。大数据还催生了互联网金融、网络新媒体、导航服务、电子商务等一批新型业态。

大数据还带动了就业创业。2015年,通过大力发展呼叫中心及服务外包,预计新增8万座席,可提供12万个就业岗位。

谈战略 大数据是后发超越新引擎

“孙志刚代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把大数据作为贵州省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战略引擎,这让我们倍感欢欣鼓舞。”省人大代表、省经信委主任马宁宇谈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大数据战略引擎,是对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全面实施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的具体化和可操作化。大数据代表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最新趋势,代表着新技术,蕴育着新业态,必将成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社会治理能力提升和民生改善的有力引擎。

马宁宇认为,大数据应用和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是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高位推动,最重要的基础条件是贵州省具有的生态、气候、能源等先天优势与众多超大型数据中心快速集聚的叠加效应,最突出的示范项目是建成了全国第一个全省政府数据统一存储共享平台“云上贵州”,最重要的成果是得到中央高度肯定并给予贵州“贵州省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贵阳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等三块牌子,最重要、最突出、最有效的吸引力是先行先试、开放资源、容错试新的创业创新环境成为业界公认的大数据新技术、新模式首选“实验田”。

在马宁宇看来,发挥大数据战略引擎作用,需要在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以更大力度持续打造全国首选的大数据“实验田”。建好用好国家给予的三个试验区,贯彻实施《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持续巩固先行优势,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适度开放数据资源,打造容错试新环境,在数据生产、集聚共享、交易交换、应用模式、金融结算、安全规范等方面试点示范。

二是加快建设三个“中心”。继续下大力引进一批国家级、行业级和标志性企业数据,形成中国南方唯一的、全国最大的大数据内容中心。同时基于数据资源不断发展增值服务,探索大数据时代的数据交易和金融结算,打造国家级大数据服务中心和金融中心。

三是应用和产业“两个轮子”一起转。应用方面,结合“互联网+”,大数据大家用、行行用,用大数据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社会民生,实现大数据的“政用”、“民用”、“商用”。产业方面,既抓集成电路、数据分析、智能端产品、软件增值服务等“高大上”的业态,又抓呼叫服务、电子商务、精准营销等“接地气”的业态。

同时,注重把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模式作为转型升级的力量,推动贵州省煤电、烟酒、装备制造、化工、特色食品等传统产业降本增效改造升级上台阶。

谋发展

做优大数据产业“长板”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后五年,贵州重点实施两大战略行动: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全力打赢抢先机突围战。其中,明确将运用大数据推动经济发展加快转型。

“做优长板最重要的就是要抢抓机遇、敢闯敢试、勇于担当、勇于创新,大数据产业正是这块‘长板’。”贵州省人大代表、贵安新区管委会主任马长青告诉记者,贵安新区将牢固树立大数据思维,率先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实施,以项目为抓手,坚持“软硬”兼施,加速以大数据为引领的产业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着力做优、做强大数据这个长板,为贵州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作出贡献。

马长青表示,贵安新区作为贵州发展大数据的核心地区之一,电子信息产业快速起步,三大通信运营商、华为、高通、富士康、微软等一批引领性项目相继落地,与贵阳一起获批创建全国第一个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获批建设全国第一批绿色数据中心,规划建设250万台服务器的存储能力。特别是今年高通服务器芯片项目落户贵安新区,被视为服务器芯片在中国本土化合作的标志性事件。

与马长青观点相同,省人大代表、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黄昌祥也非常看好大数据产业“长板”。

“高新区作为贵阳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主战场,大数据产业聚集园区、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贵阳试验区的核心区,2013年7月以来逐步确立了以发展数据中心为基础的‘1+N’(1为数据中心;“N”为云计算、电子商务、呼叫中心、软件设计与服务外包、大数据金融、大数据安全、端产品制造)大数据全产业链生态产业体系的思路,聚集大数据及关联企业1241家,带动新增注册企业6164户,总数达到8710家,是2010年1043家的8.4倍,‘十二五’末大数据产业营业收入达到300亿元。”黄昌祥透露,发展大数据产业,在“十二五”时期,高新区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中综合排位从2010年的62位提升至56位,上升6位。

黄昌祥向记者描绘了高新区做优大数据产业“长板”的蓝图:未来高新区在发展目标是建成全国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实验区,到“十三五”末大数据及关联企业集聚3000家以上,力争服务器规模达20-30台以上,产业总量突破1500亿元。

“在产业选择上,全力打造大数据产业高地,推进国家绿色数据中心、长江经济带数据基地、中国南方数据中心、富士康TFT液晶面板等项目,坚定不移培育大数据“1+N”大数据全产业链。”黄昌祥解释说,“1+N”是一个高大上的布局,但是也要兼顾“接地气”。所谓“接地气”指的是呼叫中心和电子商务。而在载体布局上,将着力在大数据“高大上”方面打造“航母群”,建设以发展互联网金融产业、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业为重点的贵阳大数据创客公园等。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