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平台 变能矿优势为发展优势
金沙县,坐落于毕节市东部,近80亿吨的煤炭储量,使该县成为全国50个重点产煤县、贵州省第二大产煤县。依托煤炭优势,县内的黔北电厂成为了贵州省“西电东送”北通道的源头。
据统计,黔北电厂累积发电量1335亿千瓦时,连续5年发电量超过100亿千瓦时,累计上交国家税收超过30亿元,为当地解决就业岗位400多个。
依托南方电网“西电东送”大平台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将煤转化为电,发挥煤炭资源后发优势,不仅为金沙县县域经济的发展培育了“龙头”和“支柱”,而且对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贵州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电东送”是落实国务院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主要是受益于输煤和输电相比,输电资源利用效率更大。据测算,输煤与输电两种能源输送方式对GDP的贡献比为1:6,就业拉动效益比为1:2。就贵州来说,一吨电煤经过运输环节,进入发、输、配后,在电力行业环节实现的工业增加值可提升几倍,而且还能在用户侧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延长产业链,解决劳动力就业,改善民生,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强有力的带动、辐射作用。
贵州以“西南煤海”著称,煤炭资源远景储量位列全国第5位。先天的资源禀赋,让贵州省成为南方电网“西电东送”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贵州省抓住“西电东送”的大好机遇,积极发展省内电源建设,先后建成了“十水十二火”等“西电东送”电源项目,总投资约1229亿元,装机容量共计2382.8万千瓦,占贵州统调装机容量的65%。在电源装机迅速增长的同时,贵州电网公司致力于送电通道的建设,累计投入资金近100亿元。目前,贵州省已形成“五交两直”通道与南方电网主网联网运行,西电东送能力达到1100万千瓦。
“西电东送”工程实施以来,大规模的电力投资和建设,对贵州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三个拉动:在上游,拉动机械、运输、化工、建材、煤炭等行业的发展,培育壮大了新的支柱产业。在中游,电力直接为财政创收保持每年两位数增长,已成为重要的税源。在下游,支撑了全省工农业的发展。
从2004年起,以电力工业为主的能源工业已连续蝉联贵州第一支柱产业,贵州初步建成了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同时,贵州已成为泛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加油站”,对平抑广东电价,满足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西电东送”,南方电网资源优化配置大平台的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发挥。受重大自然灾害和宏观经济形势多变影响,近年来贵州电力供应盈缺交替、起伏多变,缺电时最大电力缺口超过400万千瓦,富余时火电最大停机容量达到50%。2011年,贵州遭受严重旱灾,电力供应严重不足,南方电网调减贵州“西电东送”年度计划30%,确保了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2012年、2014年贵州来水丰沛、电煤充足,同时受全国经济下行影响,省内用电需求不足,南方电网分别调增贵州“西电东送”电量128亿千瓦时、80.6亿千瓦时,有力稳定了贵州煤炭、电力行业生产。
此外,“西电东送”还是带动贵州富民兴黔的重要手段之一。据测算,全省“西电东送”建成的约1800万千瓦火电项目仅配套煤炭产业,就可以解决全省农村约60万左右的人员就业,按每人每年收入20000元计,可增加农村人口收入120亿元左右,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十三五”期间,贵州电网公司将围绕全省发展的主基调主战略,进一步完善电网规划,充分发挥电网平台的优势和作用,推动贵州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更好地服务保障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为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