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在大生态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各个县(市、区)着力深挖潜力、彰显魅力、激发活力,倾力打造出一张张底蕴厚、看点多、魅力足的县域发展特色名片,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持续增强,走出了一条符合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新路。
顶层设计支撑县域经济崛起
2011年,贵州县域经济占全省经济的比重不升反降,比2010年下降1.3个百分点,贵州88个县无一进入全国百强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面对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压力和任务,贵州一直在努力着。
2012年1月15日,贵州省委农村工作暨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召开,贵州下发《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扩大县(市、特区)经济管理权限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这意味着,在现行行政层次结构下,贵州此举有助于减少管理层次,降低行政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提高县域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带动县域经济“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紧接着,同年,贵州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意见》,提出了“大力推进经济强县率先发展”和“打造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县和培育做大经济强县”的要求,同时还明确了支持经济强县率先发展的政策措施。
2013年,贵州出台了《我省提高县域经济比重五年行动计划》,把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大力提高县域经济比重。到2017年,全省县域生产总值达到10700亿元左右,占全省88个县(市、区、特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1%。
连续两年的顶层设计,贵州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综合实力提升、发展速度较快、质量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为贵州省GDP增速连续四年位居中国前列作出了积极贡献。2014年与2010年相比,贵州省88个县地区生产总值从4664.44亿元人民币增长到10233.65亿元人民币,82个县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80%以上。“十二五”时期,贵州县域经济比重已提升到67%左右,2015年县域经济比重已提高到69%。
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市——云岩区
2016年2月,贵州出台了《关于强化分类指导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提出了下移重心、巩固基础一系列重要政策举措,在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中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配套出台的《关于支持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各有侧重地分别提出10项政策措施,推动全省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贵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提供关键支撑。
同年12月,贵州印发《贵州省市州和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测评办法》,全省9个市(州)和88个县(市、区、特区),将接受省统计局等23个部门和单位共同开展的经济发展综合测评工作,围绕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创新开放、提质增效、民生改善、生态建设、群众满意度7个方面,综合反映市州、县域半年或全年经济发展情况。
2016年10月24日,盘县、播州区、赤水市、西秀区、平坝区、金沙县、万山区等7个县(市、区)被认定为2015年度贵州省同步小康创建达标县,至此,全省同步小康创建达标县已有28个,占全省的31.8%。同年年11月10日,《2016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发布,贵州仁怀市、盘县列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市第88、95位,云岩区、南明区、钟山区、观山湖区列投资潜力百强区第51、59、85和98位。
五年来,贵州省县域经济逆势上扬、亮点纷呈,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劲支撑。
文化旅游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支柱
近年来,贵州围绕“努力将贵州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全国山地旅游大省”目标,以全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为重要载体,积极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补齐旅游短板。
2016年12月,贵州省旅发委公布去年全省136家A级景区、星级酒店暗访复核的处理结果,取消多家景区及酒店的星级资质。这是贵州省近年来对A级旅游景区开展规模最大、标准执行最严、任务要求最高的一次集中复核。“质量是旅游的生命线,决不能让服务质量抹黑贵州旅游的形象。”
镇远古镇
2016年,“满意旅游”建设为贵州带来了一张令人欣喜的服务成绩单。2016年国庆黄金周期间,3000多万人次游客涌入贵州,游客量同比增长41.8%,投诉却同比减少13.33%。2016年,贵州省接待游客5.3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027.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2%、43.1%,入境游客首次突破100万人次,入黔游客达到2.49亿人次、同比增长50.2%,“十三五”旅游发展实现开门红。
多方发力,旅游供给侧改革在贵州遍地开花。六盘水从“江南煤都”成功转型“中国凉都”;随着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贵阳旅游业开始与高科技“联姻”;毕节市织金县从山地生态农业上发力,走农旅一体化的发展之路;铜仁市玉屏县将山地运动作为旅游迸发的突破口,建设山地旅游及全国汽车短道拉力赛项目。
贵州正以“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为旅游品牌,努力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拉动县域经济发展。
大健康产业在各县风生水起
近年来,大健康医药产业在黔中大地风生水起,成为贵州推进县域经济大发展的具体实践。
2015年4月,贵州省政府批准同意设立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该区核心区范围涉及从江洛香镇、贯洞镇和黎平县肇兴镇,规划控制面积98平方公里。去年9月,又批准同意设立梵净山大健康医药产业示范区,该区核心区范围为江口县太平镇、双江街道、凯德街道,规划面积为20平方公里。
贵州大健康产业崛起
继贵安新区、乌当区、习水县、大方县等十个县(区、市))获得“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引领示范区”称号后,去年底,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又评选认定了兴东民族大健康产业园、石阡县夜郎古温泉养生度假区等30个基地(园区、企业)为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示范基地(园区、企业)。
贵州各个市州倾力投入,积极推进集聚平台建设。贵安新区开展“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和“西南地区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暨国家大健康科技文化产业园区项目”创建工作,向国家卫计委申报健康医疗旅游基地项目,打造贵安新区优质医疗全域(痊愈)旅游国际智慧健康城。
“6个50”重点工程促进了产业又好又快发展。2015年以来,全省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增速持续保持在20%以上,总体呈现出“发展提速、供给提质、贡献提高、带动提升”的发展态势。
据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度,全省大健康医药产业调度的“6个50”重点工程447个,计划总投资3203.77亿元,年度计划总投资483.84亿元。到去年12月31日,已开工414个,开工率为92.62%;累计完成投资838.22亿元,今年已完成投资415.86亿元,占年度计划总投资的85.95%。
目前,全省已开工的大健康医药产业“6个50”重点工程,已基本完工53个。
个100工程推动县域名片提档升级
2013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5个100工程”的重大决策部署,将其作为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战略支撑点和发展增长点。100个产业园区,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100个旅游景区,100个示范小城镇,100个城市综合体,“5个100工程”的推进,让我省大批县域特色名片品牌迅速崛起。
“500个100工程”中的乡愁贵州
四年来,全省上下以“5个100工程”为重要平台,强化目标导向,强化要素保障,强化调度分析,强化精准服务,招引落地了一批项目,开工建设了一批项目,建成投运了一批项目,全省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等产业发展风生水起。以100个旅游景区为龙头,全省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风行天下。以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贵州念好“山字经”,种下“摇钱树”,打出“特色牌”。生态畜牧业、蔬菜、茶叶、马铃薯、中药材、特色食粮、精品水果等特色产业飞速壮大,走出大山。以特色农产品为代表的“黔货出山”,成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5个100工程”的实施,尤其是100个产业园区、100个示范小城镇和100个城市综合体的建设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有力推手。全省城镇化率由2013年的38.2%提高到2016年的44.1%,就业形势持续稳定,民生持续改善。
2017年,贵州再次吹响“5个100工程”冲锋号,贵州县域特色名片,必然会成贵州县域经济崛起的强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