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个新的互联网终端,村民办理业务更方便了,只需两三分钟就能一键搞定,办业务不出村,村民自然高兴。”贵州瓮安县平定营镇三合村大数据村域经济服务社负责人蔡道凯说,他每天都会替村民代办各项业务,深切地感受到服务社带来的便捷,尤其是4月份新终端投入使用后,这一优势更加突出。
蔡道凯所说的新终端,是贵州农经网与本省金融机构结合农村发展实际,共同打造的大数据村域经济服务社的一项重要服务模式,该模式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运营主体,利用农经网的数据平台资源和银行逐渐铺开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以行政村为基础,助推农村电商、农村金融、乡村旅游、农村保险、农村劳务输出等形成更加完善的现代综合服务体系,让农民发展更有自信与底气,农村服务更加方便和快捷。
2016年1月,贵州开始试点建设大数据村域经济服务社。在服务社建立过程中,贵州农经网借助大数据发展东风,因地制宜选中“农村”这一广阔市场,通过“大数据+扶贫”的模式,对农户生产、消费等数据进行收集和应用,联合银行更加精准地为农户提供授信、贷款、支付等金融服务,为三农输送金融活水,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激活农村发展潜力,创建一个遍布贵州乡村、服务全体村民、助农增收致富的新型服务体系。
村民观念转变,金融意识强了
对于蔡道凯来说,2016年10月27日,是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三合村大数据村域经济服务社正式建成投用,一些村民将信将疑地来到现场,详细了解服务社开业当天的“惊喜”,抱着试一试的心理,体验了服务社的功能。
“村里没有银行网点,村民对代办点持有怀疑态度,不敢轻易相信网点的服务。”蔡道凯说,一些距离中心乡镇比较远的村子,村民小额取款转账汇款要到几公里外,有时来回奔波几次,业务还未办成功。
在村里设立服务社,不仅能满足村民小额取款、转账、消费、理财等日常金融服务需求,还能让村民办事不求人,在家门口办理业务,十分方便。然而,在大数据村域经济服务社成立之初,开展业务并不顺利。
蔡道凯发现,许多村民思想比较保守,办理金融业务只愿意相信银行网点,导致代办点没有多少人来往,加上部分村民缺乏金融知识,在自助机上汇款转账不太懂,他们宁愿选择银行网点寻求银行工作人员帮助,基于彼此之间的信任。
看到这种情况后,蔡道凯凭借在外务工多年的见识和经验,通过张贴海报、车载高音喇叭宣传、走村入户推广等形式,把业务办理流程、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保险理财等知识传递给村民,逐渐提高了村民对农村金融服务站的理解和认识,到服务社办理的村民也逐渐多了起来。
村民多了,服务要跟得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金融机构采取“农村电商+农村金融服务站” 的联合运营模式,与贵州农经网联合发行“福农卡”,帮助村民提高理财能力,将“坐门等客”变为“上门服务”,同时通过农村电商线下布点和线上交易的方式,在贵州农经网“淘黔宝”商城上解决农产品进城问题,增加农户收益。
服务意识提升,跑腿现象少了
在贵州清镇市流长镇上街村大数据村域经济服务社,村民李勇正在社内学习缴电费、转账、交通罚款等业务。“以往,交电费要到20公里外的乡镇,来回需要两三个小时,到银行办理业务,排队久、耗时长,极为不便;现在好了,所有业务都能在家门口办理,省时省心省事。”李勇直言方便。
4月8日,上街村大数据村域经济服务社开业,从此村民办理业务只需到村委会,两三分钟即可办成业务。服务社建在村委会,贵州农经网与金融机构投入设备,并通过淘黔宝等平台,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收入来源的70%留存村集体经济,刺激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村民享受到便捷的服务,还能够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将自己地里的农特产品通过服务社打通关键信息,最终更好地走向市场,村民是最大的受益者。”流长镇上街村村支部书记欧鹏粗略地算了一笔账,服务社开业一个月以来,上街村已通过农产品获利17000余元,当地的蔬菜、水果正逐步销往外地。
在村子里建服务社,对于村民来说,是一件便民利民的大事、好事,但大数据村域经济服务社的选址有讲究,一般都优先选择人口较多、经济相对发达、积极性高的村子进行试点,且大多选择在当地村委会办公,充分依托村委会的组织优势,帮助本地农产品更好地走出去。
作为流长镇上街村站点负责人,李英对建立大数据村域经济服务社的感触很深。“现在村里有文化的青年人都外出务工,大多中老年人文化水平很低,起初对服务社持怀疑态度,担心辛辛苦苦挣的钱被骗走。”于是,李英挨家挨户解答、村民的疑惑,并通过银行的自助终端,为村民在家门口办理业务,不再让其为缴纳电费、保险等多跑“冤枉路”,深受村民喜爱。
辐射范围广泛,村域经济“活”了
“清镇市已建设完成8个大数据村域经济服务社,正在建设的110个预计今年年底全部投入使用。”贵州农经网大数据村域经济服务社清镇市运营中心经理费青波说,服务社作为一个便民利民的重要场所,将利用好村里的资源,让本地的农特产品形成更广的辐射范围。
服务社建成后,不仅能够为当地群众提供以小额取款和融资租赁业务为主的农村金融服务,还能让本地农产品企业提供网上开店销售、运营管理服务,并且能够为本地农家乐和旅馆提供一个好的展示平台,依托村级资源走出一条更加宽阔的便民大道。
费青波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为村民提供服务,每个服务社都是“标配”,POS机、自助终端机、保险柜、电脑、打印机、点钞机、摄像头、标识标牌等10多样设备一应俱全,同时对该站点负责人的素质和征信等信息都有严格要求。此外,服务社还需按照一处场所、一条网线、一套办公桌椅、一块门头等标准配置。
服务社建好了,有利于盘活村域经济,费青波对此进行了更深的思考。费青波认为,只有充分拓宽农旅产品网销渠道和农村电商消费需求及农村金融服务,不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改变农村经济成分单一的局面,才能完善乡村便民、利民、惠民的服务功能,推动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
2016年以来,贵州农经网已协调完成了49个县整县推进服务社落地建设,共计拟建设站点8000个,已经完成站点建设2250个,投入设备总价值1.3亿元,开通福农卡32000张。
如今,贵州农经网“大数据村域经济服务社”已在贵州各地推广。贵州致力于把更多服务从城区引到“乡村”,因地制宜发展“服务社”,足迹已遍布村寨院落。村域经济“活”了,能够实现农村金融与农业、农村经济共同发展,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