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切换
新闻
湄潭绿色食品工业园:金色稻田孕育绿色工业
2013
05/14
09:01

10月15日,“省市媒体县域看工业”采访团来到湄潭绿色食品工业园,在永兴镇永兴桥村,半个月前,326国道两边还是金灿灿的稻谷一片。如今,这里成片的稻谷变成了成堆的稻草,一垛一垛,堆满了丰收的田野。

“今年我种了11亩稻谷,总共收成5350公斤,卖了5100公斤,收入28100元。”对永兴桥村种粮大户68岁的高应竹来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通过表情,看得出他对今年的收成比较满意。据说,他最多的时候种了28亩田。

“28100元”,这样的年收入不比在城里工作的白领差,也不比种茶、种辣椒差。其实,对跟贵州茅贡米业公司合作长达8年之久的高应竹来说,这本“生意经”他早已通过实践进行了检验。

“自从8年前跟茅贡公司合作后,我种稻谷的收入就整整提高了1倍,一亩田的收入就相当于原来的两亩。”高应竹给笔者算起了账。他说,种子和技术是公司免费提供的,除去800元的农药、1000元的肥料、1500元的收割费用以及其他一些杂费,一年至少也有23000元的纯收入。

早在2004年,在当地政府和企业的推动下,永兴镇成立湄潭农作物种植合作社的时候,高应竹便加入了合作社,成为第一批社员。8年来,湄潭永兴镇、复兴镇已有两万多亩良田成为茅贡米业公司优质稻米的核心生产基地,带动上万户农民增收致富。

“明年,公司在园区建设的年产18万吨的厂房将投入生产,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优质稻米生产企业。”经过8年的发展,贵州茅贡米业公司董事长周建华对企业的发展愈加充满信心。

目前,茅贡公司跟农户的合作主要以订单农业为主。今年,该公司通过流转土地,流转了5000亩稻田,使企业逐步实现向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方向转型和发展。

“我的儿子和儿媳都是茅贡公司的员工,儿子是跑运输的,儿媳在遵义的超市里担任茅贡米业的促销员。”高应竹告诉笔者,8年来,他不仅支持儿子在湄潭县城买了新房和新车,而且还买了一间40多万元的门面。

“比起我们村吴太信家,我们家的收入只有他家的五分之一呢!”高应竹告诉笔者:“吴太信也是一个种粮大户,他们家不仅种了40多亩稻田,还有两台收割机,一年的纯收入至少有10万元。”

【采访手记】

对矿产资源匮乏、没有工业基础的传统农业县湄潭来说,必须在“工业强省”的战略发展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在农业优势中找到工业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立足特色产业优势,走绿色工业化道路”是一条路子。

通过厦门以晴集团、浙江泰谷科技、贵州茅贡米业、栗香茶业集团等一个个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绿色”企业的集聚和带动,在承载当地工业经济发展希望的同时,也为省内其他县域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路径和经验。

怪不得湄潭人这样说:“广大的农村就是湄潭工业的"第一车间"”。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