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切换
新闻
松桃自治县探索“片区党总支”助推精准脱贫
2017
11/30
21:59

2017年以来,贵州松桃自治县按照“组建大党委、构建大党建、推动大发展、实现大服务”思路,选择地域相邻、功能互补、产业聚集的行政村,建立产业带动型、以强带弱型、综合治理型“片区党总支”,整合区域党建资源,增强党建合力,为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共建聚合力

“我们打破之前一村一支部的单一传统设置模式,围绕园区建设、产业发展,把党组织建立在产业链上、建在脱贫攻坚战场第一线上,不断延伸组织的服务触角,推动片区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该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汪劲介绍,该县积极探索基层党建模式,实行片区党组织共建,党员共管,把强村与弱村“捆绑”在一起,以强带弱、以大带小,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破解了原来党支部“力量单一、各自为政”薄弱瓶颈,实现了“大党建助推大发展”目标,实现基层党组织抱团合作,补强基层党建的短板,不断激活基层组织活力。

该县普觉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把涉及的6个行政村党支部、大同茶产业党支部、茶叶协会党支部和园区建设指挥部党支部等9个支部联合建立“片区党总支”,规划片区中长期发展蓝图,推动片区整体科学健康发展,真正的把党组织建在了产业发展上、农村综合治理上、脱贫攻坚一线战场上,形成了“共谋、共建、共治、共享”的“一盘棋”农村综合改革发展新格局,夯实了基层基础,增加了农民收入,延伸了党组织的服务触角。通过建立“片区党总支”,该园区共同发展茶叶12万亩,精品水果3.7万亩,中药材1万亩,覆盖贫困户303户1120人,盛产后可实现农民人均收入16200元以上。

共治构和谐

随着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农村人口疏化甚至“空心化”,出现“没人管”“管人难”的状况,导致群众在农村治理中的“缺席”。今年以来,该县通过建立“片区党总支”,按照“共同参与、共同监督、共同管理”的原则,统一群众思想,调动各方面力量,凝聚各方共识,整合各方资源,创新综合治理新模式和新机制,形成基层治理的合力,构建了一幅幅平安、和谐、文明、美丽乡村村庄新画卷。

正大镇长征油茶园区在前期建设中,3公里的赛道涉及四个村的建设用地,在片区党支部的引领下,仅用15天就完成了土地协调、毛路开挖、沥青浇铺、彩砂铺设和标志标线的设置,并且在土地协调上没有花费1分钱。

“我们园区建立‘片区党总支’后,以前的‘百姓上门找服务’变成了‘干部服务找上门’、‘百姓办事难’变成了‘干部主动办难事’,形成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和谐局面。”该县正大镇长征村群众叶昌灯说。

共享助脱贫

“农村想脱贫致富,就要发展产业来铺路”。近年来,该县针对部分村党组织发展没出路,办事没底气,以“片区党总支”为载体,采取发展势头强的村党组织带领发展缓慢的村党组织,以“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党支部+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等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培育特色富民产业,增强“造血”功能,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做大做强扶贫产业。同时,随着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单打独斗”的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产业发展需要,而农村经济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在带领农民闯市场方面作用越来越强。建立“片区党总支”后,该县充分发挥政府平台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社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加大贫困户与总支、公司、专业合作社的利益链接机制,推进精准脱贫,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发展,共享发展。今年来,全县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精品水果六大主导产业,有效助推产业扶贫。目前,吸纳和调剂资金7.1亿元用于发展产业,惠及贫困户7万余人。组建了汇森源、吉丰等4家实体公司,流转土地11万余亩发展牧草、经济林,累计发放“精扶贷”5.6亿元,成立扶贫合作社492个,带动贫困户近5万人。

“通过建立‘片区党总支’,我们打破了“输血式”向“造血式”扶贫新格局,大力发展产业,让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改革红利。”该县孟溪镇农业园区片区党总支书记吴旺德说。目前,该生态农业园区内产业发展迅速,引进总投资2200万元现代渔业养殖企业1家,精品水果种植、苗圃育苗企业(专业合作社)5家,发展香菇150万段,发展蔬菜100亩,建立占地58亩年出栏12000头的生猪养殖基地1个,今年劳动力用工需求就有4万余个,老百姓仅劳务创收一项就多达260余万元。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