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切换
新闻
贵州产业扶贫的“大方模式”乌蒙山区“换新颜”
2017
12/04
22:51

“得到了社会太多帮助,觉得很愧疚,希望孩子有一天可以学有所成,回馈社会。”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恒大地利合作蔬菜育苗基地里,45岁的雷江一边忙着“补种”,一边对记者感叹。

贫困户在免费就业培训。冷桂玉 摄

在来育苗基地上班之前,因妻子生病,一家人都是靠雷江种地和打零工维持生活,几个月前,雷江一家从大方县核桃乡的“山沟沟”搬到了大方的奢香古镇里,从六口人挤在20平米的平房里,搬到了县城100平米的奢香古镇“小别墅”里,雷江激动地说:“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雷江所在的大方县地处中国乌蒙山区,是中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贫困程度深。这里土地贫瘠低产,用当地村民的话来讲:开荒开到天边边,种地种到山尖尖。

恒大五村蔬菜大棚基地西红柿“丰收”。万骅坤 摄

2015年12月1日,恒大集团结对帮扶毕节市大方县,三年无偿投入30亿元,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综合措施,到2018年底实现大方县18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

为了让贫困户搬离生活条件艰苦的大山,恒大集团援建了50个这样的新村,还有一个奢香古镇。为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恒大集团为搬迁入住的贫困户每户配建蔬菜大棚,同时帮助发展肉牛养殖、蔬菜种植等产业,确保收入来源。

经过恒大组织的吸纳就业培训后,雷江便来到育苗基地上班,在育苗基地的每一个“小豆腐块”里“补种”是个精细活,刚来时,农业专家手把手教会了雷江如何给蔬菜育种,育苗、补种、浇水……是雷江每天的工作,“比以前打零工轻松,每个月可以拿到2000多钱块工资,解决了一家人的基本生活问题。”

扶贫“铁军”调研走访路上。万骅坤 摄

“孩子现在就在家附近上学,再也不用走一个小时的山路,以后一定要好好学,回报社会。”是雷江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孩子也随之来到县城上学,他时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心怀感恩。”

2017年12月1日,大方县三元乡恒大五村配套产业蔬菜大棚基地,胜丰社区党支部书记吴祥真正准备去雷江所在的育苗基地拉“蔬菜苗”,“都是恒大免费提供给贫困户的,把棚里的西红柿收完之后,就继续种下去。”

据了解,三元乡恒大五村的蔬菜大棚基地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运营模式,涉及贫困户159户433人。“贫困户是’股东’也是基地务工人员,每月都能拿到2000多的工资,年底还有分红。”吴祥真说。

吴祥真介绍,2017年8月,村里的蔬菜大棚基地的第一季西红柿成熟上市,一次性收购了8000斤西红柿,卖到了贵州各地,供不应求。随后,外地经销商也慕名前来,一次收购了34吨西红柿,远销越南。

“恒大把这个平台给我们搭建好了,我们就要利用好,不能一直依靠帮扶,也要自己学会找出路。”吴祥真说。

这只是恒大帮扶大方县的一个缩影。不少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到贵州帮扶贵州省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恒大扶贫该如何破局?

据介绍,从恒大帮扶大方开始,287名恒大扶贫队员和当地政府的扶贫干部一起,跋山涉水、挨家挨户走访了大方县18万贫困老百姓。旨在了解每一个贫困户致贫原因,脱贫意愿,再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有的不愿意搬,每走访一户贫困人家,我们都会帮老百姓算养牛、种菜、务工或者搬出深山老林之后的收支账。”来自甘肃的恒大扶贫队员王玮说。

两年过去,恒大在大方扶贫的103个重点扶贫项目全部竣工交付,新农村、学校、医院、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等相继投入使用317个肉牛养殖基地、22个蔬菜育苗中心、10223栋蔬菜大棚、10.6万亩蔬菜大田基地、10万亩中药材和经果林基地已投入生产……大方县城和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2017年5月,恒大决定再无偿投入80亿扶贫资金,帮扶范围从大方县扩展到了毕节全市7县3区,并且增派1821名扶贫干部和队员,常驻毕节市各县、乡、村,一幅气势恢宏的精准扶贫新画卷又在这片乌蒙山区土地上徐徐展开……

截至目前,恒大实施的各项扶贫综合措施,已经覆盖了大方县80%以上的贫困人口,并实现8万多人初步脱贫。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