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北依大娄山,南临乌江,古为梁州之城,是由黔入川的咽喉,黔北重镇。“遵义”其名出自《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遵义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贵州省最大工业城市,以生产世界三大名酒之一的茅台酒而驰名中外。遵义会议会址坐落在遵义市老城,多年来,游客骆驿不绝。
经济建设
综合
踏访黔北大地,无论是中部的红花岗、汇川、新蒲、桐梓、遵义县,还是西部的仁赤习,无论是东部的湄凤余务,还是北部的绥正道,到处显现火热的建设场景。围绕白酒、能源、材料、装备制造等“十大工业产业”,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布局规划立足“四个结合”:长远发展与目标相结合,实现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集中建设核心区,逐步滚动发展。全市19个工业园区规划面积达369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面积122平方公里。[6]
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仁怀市获全省第二轮经济强县(市)考核第一名、位列中国西部百强县第33位,遵义县位列中国西部百强县第41位,红花岗区、汇川区、赤水市等建强考核位次前移,桐梓县进入第三轮经济强县行列。
2012年遵义市国内生产总值继2011年突破1000亿元后,达到1370亿元,增长幅度达17.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以常住人口测算)突破20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突破20000元和6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00元,增长15.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80元,增长17.8%。
新蒲城市组团
新蒲城市组团为未来遵义市中心城区"一主两副一区"城市空间布局的城市副城区,是未来200万人口特大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向北经机场高速至遵义机场28公里,向东通过绕城高速连崇遵高速和杭瑞高速,向南在深溪连杭瑞高速,向西经高新快线连北部城区,经3号路连新火车站城市组团,经新南快线连新火车站城市组团和南部城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23平方公里,人口30万。集科教、会议疗养、休闲度假、文化体育、高新技术产业、房地产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区。其城市规划建成区四至范围:北以中桥水库,南至新中公社,西靠板山,东邻太阳山、中桥学校一线。由市级行政办公区、城市广场公园区、城市商业中心区、科教文化区、城市生活区、会议会展休闲度假区、生态走廊区、奥林匹克体育公园区、高科技产业孵化园区九大功能分区组成。
湘江工业园
遵义湘江工业园区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东南部,紧邻遵义市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区位优越、交通便捷,配套设施齐全,处于西南出海通道重庆至贵阳的黄金分割点上,融入贵阳1小时经济圈和重庆3小时经济圈;园区范围及附近拥有比较丰富的镁、铝、钼、镍等金属矿产资源;园区和平大道已全面开工,电网规划、供排水方案等已编制完成,即将启动工程建设。园区主要发展精密铸造、特色食品、包装等产业。[7]
湘江工业园乘车路线:一:在遵义市刘家湾站牌乘坐22路公交车,到终点站下(久灵科技旁),直走步行20分钟左右抵达工业园;二:在遵义市白杨洞乘坐专线大巴,在湘江工业园区下。
文化艺术
过去5年建成县级文化馆及图书馆2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40个、“农家书屋”1742个。开发旅游景区(点)65个,其中新增A级旅游景区23个、省级以上旅游示范点21个。中国(遵义)酒类博览会、中国(遵义)绿茶博览会、“全国辣椒产业发展大会暨贵州国际辣椒节”等节会成功举办。2010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博物馆7个,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13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1.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 88.1%。2010年末,全市有医院59个,卫生院227个,医疗机构病床位17932 张,其中医院11072张,执业(助理)医生7333人,护士6455人。2010年,市财政安排用于医疗卫生的支出比上年增长69.6%。开工建设了508所村卫生室,新建和改扩建11个县医院、4个县中医院、63个乡镇卫生院。
全市体育事业成绩明显。我市体育健儿在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中获得金牌103块,银牌76块,铜牌92块,获得世界冠军5个,并拥有两枚奥运金牌,一枚铜牌,三枚世锦赛金牌。
遵义市投资促进局
地址: 遵义市凤凰山文化广场会展中心一楼
电话:0852-823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