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切换
新闻
遵义市红花岗区招商局
2013
05/17
16:32

红花岗区是贵州省遵义市下属的一个市辖区,位于贵州省北部,遵义市政府驻地,是遵义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有汉、苗、仡佬、土家等民族,以汉族为多,总面积595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63.42万人。红花岗区辖8个街道、8个镇。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全区各族人民秉承长征精神,抢抓历史机遇,不断深化改革,全区经济社会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91年全区(原遵义市)财政收入跨入了全国十大财政县(市)行列,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在1980年的基础上实现了翻三番。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总体发展思路,先后实施了“五大攻坚战”、“四个新突破”、“四个跨越对接”、“五个拉动”等发展举措,国民经济总体实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红花岗区不断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发展工业集聚区,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达16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28亿元,城镇化率达67.8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13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2001元。2010年该地区提出生产总值确保增长20.5%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确保增长22%以上,城乡人均增收确保增加13%。

“十二五”期间,红花岗区将以大项目推动大发展,发挥工业集聚区的纽带作用,打造2个100亿级、2个50亿级、3个30亿级工业园区,力争到2015年,地区经济总量达到40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500亿元。

2011年,我区主体指标实现新增长,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3亿元,同比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亿元,增长145%。财政总收入完成14.8亿元,增长41.4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亿元,增长41.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571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519元,增长15%。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也取得了新进展。 会议明确了2012年我区的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0%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4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40%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40%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5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市下达的范围内。

园区建设

完成坪桥工业园区一期建设,已开发面积48.67 公顷,入驻企业17家,实现产值1.4亿元;完成遵义高新技术产业园一期33.3公顷征地及基础设施建设;长岗工业小区、颜村轻工食品小区建设启动。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改制, 完成信托投资公司、农资公司等12户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乡镇企业发展势头喜人,全区乡镇企业总数达1.71万户,从业人员?6.20?万余人,实现总收入94.88亿元。非公有制经济运行平稳,实现税收1.18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44.36%。第三产业持续发展,兴建各类大中型综 合、专业市场4个,共有各类市场72个,交易面积28.14万平方米,贸易业营业额达13.44亿 元,餐饮业营业额达6.98亿元。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蔬菜产 量达4828吨;着力发展畜牧业,实现产值2.5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40.17%;遵义乳制 品公司、南关肉联厂等龙头企业持续发展,龙头作用进一步增强。

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02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35.71亿元。引进项目16 个,协议资金10.0亿元,到位资金4.62亿元。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南部新 城建设取得新进展,外环路二期、沙河路、合众路、遵义大道红花岗区段等市政干线竣工通 车。交通网络维护和改造力度加大,全区通车公路里程达546.6千米,其中国道、省道79.3 千米,乡村公路413.4千米,民用车辆达到1.59万辆,客运量达到4262万人次,货运量达到6 98万吨。大力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改 善。完成区级园林专项投入860万元,新增公共绿地面积?8.17?万平方米,完成退耕还林4 66.67公顷、荒山造林466.67公顷、环城生态屏障工程341.6公顷,封山育林666.67公顷。

社会事业

教育教学资源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属学校149所,在校学生8.8 9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9%,非文盲率99.9%,“两基”成果得到巩固。扎实开展科技工 作,申报科技项目16项,发展民营科技企业6家。邮电通信事业进一步发展,邮电业务总量3 .70亿元,电话用户19.4万余户,电视覆盖率87.51%,广播覆盖率97.88%。积极发展文化事 业,文化市场逐步规范,文物普查顺利推进。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连续7年获得市级考 核一等奖。医疗分类管理工作扎实开展,社区卫生网络初步形成,农村卫生事业加快发展, 共有医院6家,卫生院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点)54个,病床885张,医务工作人员1186人, 其中医生455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81.94万元,保障5507户 、1.31万人;发放养老保险金4015万元、医疗保险金875万元、失业保险金82.75万元,安排 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2880人。

文化发展

红花岗区文化包容性强,吸收外来文化早。汉代就有舍人出外担任犍为郡文学卒史,是最早为《尔雅》作注的文人贤士;牂柯名士盛贤出走成都,随司马相如学赋作《合组歌》、《刘锦赋》,尹珍师从许慎、应奉学习汉学,回乡教塾,成为贵州教育第一人,今道真具即为纪念他而命名。三人被尊为“汉三贤”。

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遵义人冉从周考中进士,是贵州省第一个进士。唐廉考中进士在山西任官,《山西省志》称他为“国(清)朝第一循吏”。

遵义沙滩位于新舟镇禹门,因乐安江流经此处堆积一片沙滩而命名。沙滩景色宜人,茂林修竹,粮食丰产,江水清澈,渔船伴歌,一片极佳世外桃源。明万历年间,黎氏祖先迁居于此,淦樵耕读,诗礼传家,后代不断延续读书之风,培养出王青莲、黎恂等进士,特别是清咸同年间,郑珍、莫友芝,通过扎实的汉学基础,在中国诗坛和学界一举成名,他们合编的《遵义府志》被梁启超誉为“天下府志第一”。写就了沙滩文化光辉的一页,郑珍和莫友芝被曾国藩称为“西南硕儒”,文学评论家评道,“清诗三百年,王气在夜郎”。黎庶昌是著名外交家和散文家,他在担任日本公使期间,收购带回我国散失的大量珍贵典籍,编成《古逸丛书》,为保存和发掘我国文化珍品作出巨大贡献。

历朝遵义共考中进士59人,举人363人。另有武进士13人,武举人76人,遵义人修造郑莫祠,命名子尹路,祭奠乡贤,美德长传,自成一景。

民国时期,遵义女作家卢葆华爱国忧民,写出大量激情洋溢的作品,小说《抗争》被推选为20世纪贵州最佳文学作品。蹇先艾被鲁迅称为“乡土文学”作家。宦乡是我国著名外交家,为《文汇报》和多家刊物撰写进步稿件,陈沂、肖之亮积极活跃在左联文坛上,以遵义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浙江大学迁遵办学,为遵义带来进步的先进文化思想,对遵义的文化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解放后,更拥了全国有影响的军旅作家傅泽,小说家石果,诗人谬公弦、李发模等。遵义杂技也屡放异彩,走向全国,多次应邀出国演出。

遵义市红花岗区招商局

地址: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

电话: (0852)8430796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