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贵州农经网省、市、县、乡、村五级服务体系,联合本地金融机构引入民营资本,以“国有金融机构+国企+民企”的合作模式开展大数据村域经济服务社建设与运营,利用大数据开展扶贫工作,贵州农经网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的新路子。截至2017年底,贵州全省建成3020个大数据村域经济服务社(以下简称“服务社”),促使全省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1981万元,带动就业3680余人。
从单一到融合 让信息转起来
贵州农经网自2000年上线以来,一直致力于通过农村信息化建设助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然而,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显著提高,传统的农经网面临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与挑战。
“通过服务社的运营,将信息资源转变为银行信用数据等综合产品,推动农经网从单一的信息发布网站向以信息汇聚为核心的服务平台转变,进而开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服务。”这项工作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该模式是以农经网为基础,通过深化“1应用6服务”,即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互联网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农村科技服务、农业园区信息服务、乡村旅游自助服务及便民综合服务,实现大数据与村域经济融合发展,带动农业营销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和农村治理方式的转变。目前,农经网已完成11个系统的迁云工作和相关数据集的梳理上架,汇聚各类数据8000万条;集成了大宗农产品交易、农产品市场行情监测、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园区管理、乡村旅游自助服务等11个应用系统。
服务叠加 让村民轻松起来
通过农经网覆盖全省县、乡、村的立体渠道网络,服务社进一步拓展了农经网基层服务站的功能,建成集农村金融、农村电商、农村保险、劳务输出、便民超市、利民惠民业务等为一体的多元化服务站点。
1月22日,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乡南瓦村大数据村域经济服务社,村民吴花正在缴纳电费。“以往,交电费要到10多公里外的乡镇,到了银行又要排很长的队。现在好了,所有业务都能在家门口办理,省时省心省事。”南瓦村大数据村域经济服务社负责人杨秀钊说,“村民不仅可在服务社办理存取款、转账、汇款、贷款等金融服务,还能获取服务社提供的水电缴费、通信缴费、保险购买、物流中转等便捷服务。
1月21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三合村大数据村域经济服务社负责人蔡道凯收到了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气象信息报告》。他一大早就到苗木基地,组织村民在园区铺设稻草,赶在寒潮前做好樱桃和李子的防寒准备。“这些树苗跟人一样怕病怕冷!”蔡道凯说,“好在能提前收到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采取防范措施,降低损失。”
“服务社还打通了专家、农技人员与村民的服务渠道,为村民提供农业养殖种植技术服务指导、防灾减灾技术服务、土壤改良技术指导等农业科技服务。”该项目负责人说,服务社提供的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已覆盖69个县、2806个村。69个县气象局有专人向服务社微信群共8.35万村民提供气象防灾减灾预警信息服务,实现县级气象信息到村、到人。
“福农”银联卡 让钱“活”起来
“存到‘福农’银联卡里方便。”瓮安县三合村村民刘国华说,国家发的贫困补助、儿子往家里寄的生活费、自己挣的工钱都在这张“福农”卡里,既安全还可得到一笔数额可观的返利。截至目前,农经网与金融机构联合推出“福农”银联卡,已开卡16.3万张,服务社实现普惠金融储蓄时点余额28.03亿元。
2015年,农经网组建了由中国农业大学参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大数据应用领域专家领衔,贵州农、林、渔、牧、经济等领域科研带头人组成的专家团队,解决了村民种什么、怎么种等问题,并与腾讯合作,解决了销售问题。没有了这些后顾之忧,村民乐意将“福农”卡里的“老底”投入到生产中,让钱生钱、利生利。
未来,该项目负责人表示,将叠加乡村旅游电商服务,开展放心农货和放心商品集采集卖等便民服务业务;开通农业、民政、科技等部门信息进村入户“直通车”,最终将服务社建设成“多位一体”的便民服务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