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电网公司精准扶贫点安顺紫云县板档镇洛麦村光伏发电大规模投产运行。陈举 摄
脱贫攻坚,电力先行。贵州电网公司通过“1+3”精准扶贫模式,即健全一套管理体系,抓实三项扶贫行动(电力行业扶贫、定点扶贫、公益帮扶),实现了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功夫、在精准落地上见成效,展现了国有企业助力脱贫攻坚新作为、新担当。
电足了,心暖了,奔小康的干劲更足了
“有了电网,才能发展!有了电力作坚实基础,我们只要有能力,想做什么都没问题。”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河镇彝族苗族乡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正友表示,苹果树正开花、万亩林场在防火期等事让他电话响个不停。
海雀,黔西北乌蒙山深处的一个苗族、彝族、汉族共居村寨。“4个人只有3个碗,已经断粮5天”——34年前,一份反映这里赤贫和饥饿的内参,惊动了中南海。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同志作出重要批示。
34年后的今天,海雀村告别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实现了整体脱贫。
“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等电器,喂猪用上了电动打草机,冬天采暖用上了电暖气。”文正友说,2002年,海雀村通电,当年就实现了村民全覆盖。2016年,南方电网公司对海雀村进行了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所有线路使用绝缘线,安全性能大大提高,用电也更加稳定。
这几年,海雀村还陆续开办了养鸡场、服装厂,搭建了上百个大棚,并种植了500亩苹果林。“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扩大产业,在万亩林里发展林下养鸡、林下中药材种植等,把村民们留下,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打工,照顾好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谈到下一步打算,文正友充满期待与自信。
这份期待来自于海雀村村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的决心,这份自信来自于坚强电网为海雀村带来的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十三五”期间,贵州电网公司稳步推进“小康电”行动,农村电网建设投资超过330亿元,仅2016年至2018年完成投资190亿元,基本确保乡村户均配变容量达到2千伏安,保障贵州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用上电”更要“用好电”,全力满足农业农村和生活用电需求。
“电足了,心暖了,奔小康的干劲更足了。”充足可靠的电力,为贫困地区开展节水灌溉、发展设施农业、实现产业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
全面梳理贵州18个拟摘帽贫困县电力行业扶贫工作情况、全面完成18个拟摘帽贫困县结对帮扶点脱贫任务……为确保贵州省2019年脱贫攻坚电力保障,贵州电网公司已从2月开始,到6月发起了脱贫攻坚的最强春季攻势。
不获全胜,绝不收兵,勇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先锋队
春暖花开的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板当镇小寨关村、洛麦村、新塘村,处处生机盎然。村内道路宽阔平坦,干净整洁;道路两侧的树枝上缀满了点点蓓蕾,洋溢着新春气息;文化广场上,老人们在聊天,孩子们在开心地玩着游戏,脸上绽放着喜悦的笑容……
谁能想到,4年前的紫云县还是远近闻名的深度贫困地区。2015年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号召下,贵州电网公司整县帮扶紫云“脱贫摘帽”,先后派出7名扶贫干部组成南网扶贫“兄弟连”深入紫云县麻山地区,因地制宜推进扶贫项目。
4年多过去,如今的紫云县猫营工业园区初步形成了以电力设备生产为主的“电力园区”,2018年新型电杆厂实现产值3600万元,增加地方税收230万元。板当镇初步建成了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实现以草养鸡、畜牧养殖、有机造肥、还田还草的绿色链条,目前菌草种植、有机肥原材料已覆盖板当镇16个村,产业链逐步延伸至邻近的长顺、惠水、镇宁、关岭等县。电杆厂、生态循环园区等建设期间用工已达1万多人,解决贫困就业153人;150多户贫困户入股分红14.7万元,村级公司(合作社)投资分红21万元,改变了原来“空壳村”的面貌。
在紫云县县委副书记陈德国看来,电网公司派驻的扶贫工作组,将原先单打独斗的驻村干部攥成拳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让团队发挥磁场效应,放大扶贫效益。
紫云只是贵州电网公司切实聚焦精准、扎实推进定点扶贫的一个缩影。贵州电网公司依托信息化平台建立“一图一清单”(扶贫地图、责任清单),实施“三项行动”和“黔电菜园”计划,建立了“省、地、县”三级联动帮扶机制,打造了“电亮·同步小康梦”扶贫工作品牌。
“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和上级的决策部署变为行动方案和工作计划,奋力夺取脱贫攻坚决战之年的根本性胜利。”贵州电网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尚春表示,我们要大力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以脱贫攻坚实效为导向,扎实推进电力行业扶贫、定点扶贫和公益帮扶等各项工作。
供好电,服好务,把人民事儿放在心坎上
“为守护好绿水青山,2016年初,我就购买了一台15千瓦的电窑炉,不再用煤和木材烧窑了,节约了宝贵资源,也保护了环境。”母先才说,“以前用煤窑,火力不均,前面的都烧歪了,后面的还没有烧好。如今用电窑炉,烧制的质量非常好,一炉可以烧产值1000元左右的工艺品。”
“没有电网改造,我就用不了电窑。”母先才指着陶艺馆一角矗立着的浅蓝色铁柜子——那就是他烧制陶器的电窑,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特大号电烤箱。“没有这电窑,也就根本没法开这陶艺馆,对着烟熏火燎的土窑,哪有客人愿意来玩?”如今,他与当地供电所成了很好的朋友,“供电所的人经常来巡查供电情况,我只要有用电方面的问题,他们也是随叫随到,服务很贴心。”
谈及电力对他生产、生活的影响,母先才说:“电给我们陶艺馆带来了巨大变化,没有电,就没有我们家现在的好生活。”
长期以来,满足百姓生产生活用电需要,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动力支撑,这是电网的职责所在。贵州电网公司始终如一地恪守着“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把服务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村电共建”“省心柜省”“电力快车”“便民服务点”……一个个农村窗口服务新模式的展现,不断拓展和延伸了电网企业的服务,服务着贵州广大的农村群众。
2018年,为实现客户精细化管理,引导客户有困难就找“客户经理”,通过一站式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电力需要。贵州电网公司提出将在全省推行片区客户经理管理模式,实行片区客户经理制,为客户提供用电全程服务,着力解决客户用电“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如今,人们办理电费缴纳,已经不再需要“大排长龙”,只需轻点指尖,即可瞬间完成;办理低压新装用电业务,已经不再需要“多次跑路”,只需接受一次现场服务即可报装送电;拨打服务热线,已经不再听见“座席全忙”,只需不到20秒即可打通电话;每月用电情况,也已经不再担心“估抄错抄”,全部实现了远程集中抄表。更可喜的是,所有这些服务质量的提升,全都实现了城乡人民群众的无差别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