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 蒲文思 摄
中新网贵阳9月11日电 (记者 蒲文思)70年间,通过“三线建设”集中会战、“西电东送”世纪工程等开发建设,能源工业成为贵州省第一支柱产业,贵州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记者11日从“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贵州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述消息。
“2018年,煤炭产量、发电装机量、发电量分别是1949年的473倍、2万倍和3万倍。2018年人均生活用电量是1949年的近1800倍。消费品种从单一煤电消费跨越到煤、电、油、气多元消费新阶段……”会上,贵州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丁雄军介绍了贵州能源工业70年发展成就及运行新机制的突出成效。
2009年,贵州电网内“户户通电”,2019年建成国内先进农村电网,贫困地区农村全部通上动力电,光伏农业为当地农户每户每年增收3000元(人民币,下同)。同时,天然气管网从无到有,气化贵州全面提速。
2015年在贵州启动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竞争性电力市场形成规模,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就,煤炭工业先进产能加快培育释放,智能化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采煤机械化率达到75%;煤层气、页岩气勘探开发实现突破,实现勘探开发的商业化利用;煤矿瓦斯抽采量、利用量跃升中国第2位。
与此同时,贵州以“能源区域合作”为全面合作的重要纽带,成效显著。“西电东送”实施以来,贵州已累计向周边和广东送电超5000亿千瓦时。煤炭合作贡献巨大,2012年以来累计向广西、云南、重庆、湖南等周边省市外送煤炭近3亿吨,多家企业在贵州合作开发煤炭资源,能源在泛珠三角地区合作中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贵州省委、省政府早在2017年就聚焦能源工业突出问题,创造性建立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打造了电量充足供应、电价具有竞争力的经济发展新优势。
通过汛期电厂存煤制度、电煤中长期合同制度,有效促进煤炭、火电稳定均衡生产。
创新开展水火发电权交易,具有竞争力的电价优势开始形成。目前,贵州省大工业目录电价排名中国第24位,35千伏、110千伏、220千伏大工业用户输配电价在已公布标准的28个省级电网中排第23、26位和27位。
利益共享的“煤-电-网-用”协同发展格局正在形成,贵州省煤炭、电力生产经营稳步好转。2018年,贵州省煤炭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0%,火电企业同比减亏26亿元;2019年1月至8月,煤炭产量、火电发电量及机组利用小时数保持增长。2017年,贵州电网扭转了持续亏损状态,2018年以来保持盈利。2017年至2019年7月,贵州减少工业企业用电成本100多亿元,能源工业在做大总量中实现协同发展。
贵州能源工业的战略性地位开始形成。截至2019年7月底,贵州公告煤炭产能1.6亿吨,采煤机械化率75%,比2015年提高33个百分点。2018年,贵州煤炭、电力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5.8%,拉动工业增长2.1个百分点。2019年1月至7月,煤炭电力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拉动工业增长3.1个百分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