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切换
新闻
贵州县域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6个县(市、区、特区)GDP超500亿元
2019
11/18
08:54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 刘鹏 摄

中新网贵阳9月29日电 (记者 刘鹏)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贵州省县域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就,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贵州县域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为推动贵州全省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8年,贵州88个县(市、区、特区)地区生产总值均达到30亿元以上。其中,地区生产总值500亿元以上的有6个;200亿元至500亿元之间的有19个;100亿元至200亿元之间的有27个。

记者29日从贵州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贵州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述消息。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的健康稳定较快发展,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贵州省统计局副局长彭龙表示,70年来,贵州全省88个县(市、区、特区)砥励奋进、攻坚克难,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内生动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经济增长持续较快。70年来,贵州各县(市、区、特区)在各时期、各阶段的经济增速虽有所波动,但总体来看,增长较快。特别是,2012年至2018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0%,这一时期,贵州各县(市、区、特区)年均增速超过15%的有11个,其他77个的年均增速均超过10%。

财政实力大幅提升,财政实力持续增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财政收入快速增加,加之中央财政转移支持,地方财政保障能力明显提升。2018年,贵州各县(市、区、特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均超过1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过100亿元的有1个,50亿元至100亿元之间的有17个。其中,盘州市最高,为119.99亿元。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70年来,贵州各县(市、区、特区)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发展思路,不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逐渐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的经济发展新路。

为改变地方经济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的发展状况,贵州各地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大幅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明显提高。2018年,贵州各县(市、区、特区)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最大的是册亨县,占比为35.9%,比1949年大幅下降59.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最大的是仁怀市,占比为70.7%,比1949年提高64.0个百分点。

工业发展各具特色。70年来,贵州各县(市、区、特区)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工业经济,集中力量建设重点工业集聚区,加快培育工业市场主体,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贵州各县(市、区、特区)中,工业增加值在100亿元以上的有10个,涌现出一批以煤炭、电力、化工、冶金、白酒、食品、医药等为代表的地方特色工业强县。

70年来,贵州各县(市、区、特区)抓投资、促消费、推进城镇化建设,着力培育增强内生动力,厚植发展基础,有力推动了经济较快发展。2018年,贵州各县(市、区、特区)中,有66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有11个增长20%以上,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彭龙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贵州各县(市、区、特区)将继续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五大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贵州省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助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完)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