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贵阳市白云区从成都引进饮用水、饮料包装生产及灌装生产设备两个项目。10月,项目建成后,将服务于贵州饮料、刺梨及相关特色食品产业,并计划打造成为西南地区饮用水及相关行业上游产业链原材料供应及生产设备服务基地。
产业链供应链,犹如一根绳子,把上中下游厂商紧紧“链”在一起,保产业链供应链,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保企业生产。
疫情发生以来,贵州紧盯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在确保企业复工复产达产的同时固链、补链、强链,取得了实效。
稳定企业生产
经济生产一环紧扣一环。疫情下,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成为稳定生产,推动复工复产的关键。
生产、检验、包装……在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线,工人紧张有序忙碌着。受疫情影响,贵阳海信复工初期95%的上游供应商来自省外,无法及时提供原材料,贵阳海信总经理许毅原来预计产值将同比下滑,但结果出人意料。
“一季度下来实际同比增长了27%。”许毅告诉记者,逆势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在政府的帮助下协调多方资源,多渠道采购,同时在贵州本地开发了新的供应商。
目前,贵阳海信上下游产业链已全部恢复,对完成今年计划,许毅信心满满,同时透露下半年将大力发展本地供应商。
“保供应链稳定是复工达产的重要保障。只有保持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促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达产,才能掌握经济复苏的主动权。”贵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曾海鹰认为,复工复产需要全局意识,以产业链条整体视角开展,确保每一环节供应到位。
疫情发生以来,贵州全力保生产,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复工复产4113户,到2月25日已全面复工复产。同时,精准的在用工、原材料供给、基础配件供应、物流运输、金融资金、行政审批等方面做好保障,整合行业和地区资源形成联动,全力激活产业链、打通供应链,推动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复工达产。
加强产销对接
5月20日,贵州省十大工业产业加强产销对接推进协同发展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贵阳举行。此次活动,经省政府同意,由省领导领衔推进十大工业产业联席会议办公室主持开展,旨在加强十大工业产业产销对接,畅通市场循环、产业循环,推进产业协同发展。
从启动到6月中下旬,系列活动还将分产业组织开展系列专场对接活动,采取展览展会、现场观摩、专题研讨等活动形式,分产业落实宣传推介、项目对接和洽谈签约等事项。
针对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和优质烟酒产业,将分别于5月底举行专场活动;围绕生态特色食品产业、清洁高效电力产业和健康医药产业,其专场活动将分别于6月中旬举行;基础能源产业、新型建材产业、基础材料产业,以及现代化工产业将于6月下旬开展具体化、特色化的对接活动,在促成产、销、包装等各环节达成合作项目,促进产业链延伸和巩固,推动集群发展。
同时,还将开展线上活动,主要依托贵州工业云平台,构建和完善贵州工业品线上供需对接渠道,开展线上产销对接活动,线上发布贵州工业品采购指南、贵州十大工业产业链全景图等,畅通融合产业链供应链信息,促进形成线上产销对接的常态化模式。
聚焦新兴产业
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不仅是应对风险挑战的关键之举,更是着眼长远,赢得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手段。
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渗透融合。推动制造业向高质量迈进,需要抓住数字化机遇,加强创新驱动,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巩固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贵州着眼长远发展,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同时,持续聚焦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动能,不断完善生态链。
一系列行动紧锣密鼓。4月初,贵州5G、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项目开工49个,总投资104亿元。5月7日,中国电信贵州公司对加速5G“新基建”部署新安排,将以客户需求和业务感知为导向,做到云网运营能力和客户感知“双提升”。截至目前,中国移动贵州公司已累计开通5G基站1407个,率先在遵义、安顺等6个市(州)实现了5G县县通。
接下来,贵州将抢抓国家5G、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物联网等领域新基建项目工程、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推动产业链重构等机遇,在新基建、新型城镇化、重大产业、康养旅游、公共卫生、应急储备等方面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转产、扩产和引进一批重点企业,持续为产业链供应链赋能。(记者 方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