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2月3日,正值立春,全省蔬菜产业发展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举行。会议总结“十三五”和2020年全省蔬菜产业发展成效,研究“十四五”发展思路,部署2021年工作。
“十四五”期间,贵州省将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突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围绕基地规模化、经营主体化、产销一体化,深入实施种子种苗、采后处理、精深加工“三大工程”,大力推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三化发展”,着力在结构优化上作调整,在种子种苗上破难题,在生态栽培上求突破,在采后处理上下功夫,在质量效益上求提升,在精深加工上谋新篇,将蔬菜产业打造成千亿级产业,实现从产业大省向产业强省转变。
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0年,全省蔬菜产业发展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自然灾害和市场销售等多重考验,为助力脱贫攻坚和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
这一年,蔬菜产业带动能力和覆盖面不断增强,全省蔬菜种植总面积达1850万亩,产量达2860万吨;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近1000万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4万人脱贫。
威宁自治县以打造易地产业扶贫蔬菜基地为契机,打开了蔬菜产业发展的视野,累计吸纳贫困劳动力1.7万余人务工,发放务工工资1.64亿元。
这一年,蔬菜产业有效应对疫情、自然灾害和市场销售等多重考验,推进精种精管精收,实现种得好卖得好,全年未发生滞销情况。
2月和4月,贵州蔬菜集团两赴粤港澳大湾区,与大湾区五大市场就深入合作相关事宜进行洽谈。在广州江楠集团、深圳农投集团等的大力支持下,贵州相继在五大市场设立贵州扶贫农产品销售专区,推动“黔菜出山”。
这一年,蔬菜产业聚焦优势单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产业发展集约化程度、市场对接能力和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惠水县将佛手瓜作为主导产业来抓,现有佛手瓜种植面积5.2万亩、综合产值达2.4亿元,一跃成为全省佛手瓜主产地。该县佛手瓜基地还先后获得上海市外延蔬菜生产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认证。
实现五大历史性突破
“十三五”以来,全省苦干实干、久久为功,蔬菜产业取得五大历史性突破:
产业规模取得历史性突破。贵州蔬菜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进入全国第一梯队,全省有45个县(市、区)蔬菜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普通白菜、萝卜、甘蓝、佛手瓜、韭黄、大蒜、芹菜等单品种植面积排名全国前十。
结构优化取得历史性突破。大力发展夏秋蔬菜,打造高、中海拔区喜凉蔬菜产业带,低海拔区喜温蔬菜产业带和黔中保供蔬菜产业带。全省夏秋蔬菜种植面积占全年的70%以上,成为全国南方重要的夏秋蔬菜生产大省。
市场开拓取得历史性突破。全省建成36个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1140个农贸市场。围绕省外目标市场需求,建成138个贵州绿色农产品分销档口。在东南亚等地建成8个境外分销中心,开设10个境外销售窗口。
经营主体创新活力取得历史性突破。组建贵州蔬菜集团,培育壮大贵阳农投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引进上海蔬菜集团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全省从事蔬菜产业企业515家、合作社8601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34家。
绿色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在全国率先提出禁止使用草甘膦等化学除草剂,推广使用0.01毫米标准地膜和以草治草、机械化残膜拾捡等技术,创建“清洁菜园”行动取得积极成效。全省蔬菜每年监测合格率均在99.6%以上。
打造千亿级产业
“十四五”开启新征程,全省蔬菜产业发展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发出动员令。全省蔬菜产业将努力在规模化水平、结构优化、集约化育苗、生态化种植、品牌化销售以及产业融合等方面迈上新台阶。到2025年,全省蔬菜种植产值达1000亿元,综合产值1500亿元。
展望未来,贵阳市副市长冉斌表示,将在良种繁育上补短板,在基地建设上稳规模,在市场带动上提水平,在精深加工上求突破,建设城市“菜园子”引领全省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上还印发了《2021年度全省农村产业革命蔬菜产业重点工作及责任分工方案》,明确了“1 3 3 7”重点工作。
“1”——科学制定“十四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第一个“3”——深入实施育苗体系、采后处理和精深加工“三大工程”;
第二个“3”——推进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三化发展”;
“7”——抓好基础设施、生态栽培、质量安全、产销对接、主体培育、风险防范和健全机制“七项工作”。
新目标已经确定,新征程已经起航。
立春刚过,在遵义市汇川区泗渡镇观坝坝区遵义劳仑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蔬菜基地,随处可见工人忙碌的身影。公司负责人黄中敏表示,将努力在新品种研发上迈开脚步,助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实现稳健开局。(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蓝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