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2020年,贵州黔东经济开发区工业经济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基础设施加快完善,企业服务能力持续提升,脱贫攻坚工作巩固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展示了稳固的发展基础、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坚定的发展信心。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贵州黔东经济开发区在新时代呼唤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不断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华章。
培育主体和支柱产业
春和日丽,走进镇远县的贵州黔东经济开发区,热闹非凡。多家电子企业正在招工,贵州云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副主任钟秀群告诉记者:“我们这里的几家电子厂都在招工,已经形成了初步电子园区,各方面条件都不差,很多本地人都选择留下来上班。”
近年来,开发区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首位产业,依托园区现有产业基础,加快产业招商和以商招商,补齐铝电容器原材料链条,丰富中游电子元器件品类,加快铝电解电容器产业集聚,打造规模性电子制造生产基地,推动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园区已引进了贵州云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安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贵州磊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冠坤电子等企业,并积极引进电容高压、低压正极箔、低压化成箔、负极箔、铝光箔等上游项目,引进长兴泛亚照明等下游项目,加快 “延链、补链、强链”,助推产业集聚集群。
贵州黔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杨正清告诉记者:“目前,开发区把壮大工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实施工业振兴行动和工业倍增计划,全力将电子信息产业首位产业来培育,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新型建材、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支撑体系。全力将开发区建设成为百亿园区和省级绿色示范区。”
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在贵州黔东经济开发区西湖产业园内,工人们正在抓紧完善贵州磊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标准厂房建设的收尾工作。
自2012年以来,开发区根据园区产业布局规划,通过政府自筹资金、银行贷款等多种方式投入近50亿元推进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投资环境。
建成供水公司1家,供水管网18.6公里,排水管网12.2公里,建成污水处理厂1家、工业渣场1座并投入运营,工业污水处理厂正在规划建设。建成变电站2座、生产输电线路15条,建成开关站一座。建成电信、广电等网络16公里,电信、移动、联通、广电通讯网络已覆盖园区。
目前,黔东经济开发区正在按照“九通一平”标准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各项功能布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硬件基础。
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这里营商环境好,落户时开发区给予了极大的优惠政策,我们落户第一年就盈利了,目前由于生产量限制,订单只敢接到5月底,下一步打算扩建厂房,扩大产能。”埃柯赛环境科技(贵州)股份有限公司行政经理王波告诉记者,开发区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公司能够稳定落户、投产的重要因素。
着力从企业生产要素保障、融资服务、手续办理、生产生活服务等方面采取措施强化服务,实行一对一联系帮扶企业机制,对企业选址建设、注册登记、生产许可、环评安评、专利申请、市场营销、招工培训、非公党建等方面全程跟踪服务。
黔东经济开发区将抓住国内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地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抓住中央强力推进“两新一重”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奋力融入国家和省、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分享发展红利。重点利用自身特色产业、资源禀赋、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等独特优势提升竞争能力。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
新的蓝图已绘就,新的征程已开启。接下来,黔东经济开发区将按照“四个轮子”一起转和“五个沉下心来”抓发展,继续沉下心来抓产业发展、抓项目建设、抓招商引资、抓主体培育、抓改革创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谋新发展,力求新突破,奋勇书写高质量发展新华章。
原标题:《在改革中前行 在创新中成长 —— 贵州黔东经济开发区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