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贵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21.6%,两年平均增长9.2%。凭借足够的信心,我省以十大工业产业集群化发展为主抓手,以园区项目建设为主平台,在奋力推动工业大突破的征程上快马加鞭。
当下,贵州把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聚焦聚力集群发展。为此,全省始终把人才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第一资源,不断改革机制体制,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不断创新引才载体,着力打造工业人才聚集地、创业新高地,让天下英才在贵州工业领域各展其才、各尽其能。 新时代呼唤工业提速跨越 沿着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这条主线,贵州海悦科技立体停车设备有限公司从零做到了产值过亿元。
凭借近两年来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在高、精、尖人才带来的蝶变效应下,研发以订单执导原材料购置、生产、销售等功能的ERP管理系统,使得公司的资金使用率,生产效能均得到大幅提高。
近年来,贵州工业发展内部基础和外部条件的变化,使新发展阶段我省工业具备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有利条件。“十三五”时期贵州工业快速发展成效显著,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连续保持全国前列。 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创新实施省领导领衔推进十大工业产业工作机制,打造了具有贵州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撑起全省工业经济“四梁八柱”,全省十大工业产业全部迈入千亿级,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98%,有力推动贵州工业经济实现了大发展。
当前,贵州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也是快速发展、提升质量效益的重要时期。
今年3月召开的全省新型工业化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提出,要聚焦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奋力推动工业在规模总量、结构优化、技术创新、产业链条、项目建设、平台支撑6个方面实现大突破。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优化工业企业人才结构,为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让贵州工业“独具匠心” 实践证明,只有培养大批技能人才,才能有力支撑制造强国建设。
而广大技能人才是“工匠精神”的主要传承者、实践者和创新者。在贵州,拥有一支技艺超群、敬业奉献的技能人才队伍,是撑起贵州工业脊梁的坚强保障。 “我坚持踏实做好每一件事,静下心来专研本职领域的发展。”见到航天江南所属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材料成型部钳焊一班班长姜涛时,他一边忙碌一边说。 在姜涛眼里,他的初心就是匠心。
深耕航天产品焊接工作几十年,姜涛根据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合理的焊接顺序和工艺参数,提出了对称焊接后再用火焰矫正的方法,使结构件一次交验合格率由原来的60%提高到了95%。 “工匠精神”其实就是一种活法。邓绍仁,外表朴实、内心细腻,是中航电梯大多技术人员的“师父”。“2019‘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首届电梯工程技术大赛一等奖、二等奖。”说到这些比赛,邓绍仁和徒弟们十分自豪。
作为贵州唯一集自主电梯设计、生产、安装、改造、维保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中航电梯经过多年发展,培养了众多像邓绍仁一样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才。目前,公司从思想上、行动上、机制上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仅技能人才培养经费一项,2019年就高达150万元。
奋力打造技能人才高地 贵州近年来先后出台《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加快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等纲领性文件,以及多项配套政策措施,重点从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流动配置、服务保障等方面,建立健全人才政策体系。 如今,对于贵州工业来说,在全省人才政策体系的大框架下,人才“量”与“质”亟须同步提升;对于贵州制造而言,奋力将我省打造为技能人才新高地,势在必行。 邱文刚,贵州凯星液力传动机械有限公司研发团队的一名主管设计师、高级工程师,也是从事液力变速器技术研发的行家里手。 得益于高、精、尖人才的聚集和培养,凯星液力加大研发力度和市场开发力度,产品逐步从中低端转向中高端,市场逐步从非主流转向主流,产品逐步从油田延伸到气田、又从油气田转向军用特种车辆及特种工程机械等应用领域,成长为一家专业研制、生产大功率液力变速器的高新技术企业,被称为“动力传动专家”。 未来,贵州将继续加大先进装备制造业人才引进力度和人才培养力度,紧扣产业发展急需,不断探索引才新思路、新路径,坚持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并举,进一步加强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人才建设项目指导,为奋力推进工业大突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记者 刘力维)
【来源: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