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切换
新闻
贵州“十四五”商务发展解读⑧:构建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重点发展1个首位产业和2至3个主攻产业
2021
09/22
16:45

编者按:8月底,《贵州省“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正式通过审批,规划主要阐明“十四五”期间贵州商务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为更有效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帮助有关部门履行职责和制定实施工作计划以及政策措施,9月13日起贵州日报天眼新闻客户端围绕规划的发展基础和环境、总体要求、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城乡消费等9个方面陆续进行详细解读。

构建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贵州省“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通过培育新设一批、扩区升级一批、优化整合一批,进一步优化层次类型,提升质量效益,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协调、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经开区发展新格局。聚焦产业特色,打造最优产业生态,形成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发挥国家级经开区示范引领作用,突出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动对接国际通行规则,建设高水平园区,重点发展1个首位产业和2—3个主攻产业。

加快改革创新步伐 深化经开区产业提升

规划提出,贵州省将优化经开区空间布局,大力实施首位产业培育提升,提升产城融合水平,加快开发区改革创新步伐。

优化经开区空间布局。在控制新增数量、提升发展质量的前提下,在全省县域范围内培育和新布局建设一批省级经开区,支持经济综合实力领先、产业特色明显、内生动力突出的省级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鼓励以国家级经开区和发展水平较高的省级经开区为主体,整合区位相邻、产业相近的经开区,优先对小而散的经开区进行整合。

大力实施首位产业培育提升。探索建立经开区统一协调机制,避免经开区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支持各类经开区扬优展长,突出地方特色,错位发展首位产业、首位产品。狠抓产业大招商。围绕首位产业和主攻产业,聚焦重点产业链建链、补链、强链,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项目库,紧盯目标企业投资布局动向,加快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及相关配套。立足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每年选择一些区位条件比较好、产业基础比较扎实、配套功能比较完善、有利于产城融合和要素集聚的区域,集中力量抓好1—2个技术领先、带动能力强的主导产业,努力形成一批承载白酒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基础材料产业、大数据信息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千百亿级产业园区。

提升产城融合水平。优化经开区功能空间布局,突出生产功能,重点要建设好经开区核心区,统筹核心区与生活区、商务区、办公区等城市功能建设,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发挥经开区聚集产业、吸引就业的积极作用,积极构建“大园区+小城市”公共服务网络,将社区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延伸至经开区,推动产业功能区建设与人口集聚、城市发展有机结合,推动功能单一的产业园区向功能多元的城市空间转变,形成“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新格局,促进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


打造体制机制新优势 深化经开区改革提升

深化经开区改革提升,持续优化投资环境,激发对外经济活力,打造体制机制新优势,规划从积极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理顺经开区管理机构与各方职责关系,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做了部署。

积极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根据经开区建设发展阶段、产城融合程度,因地制宜地围绕机构精简、集中高效推进经开区管理体制改革,动态调整经开区内设机构,加强业务职能部门,健全党建工作机构,国家级经开区管理机构不超过9个,省级经开区管理机构不超过6个。强化市(州)政府经开区管理的主体责任,积极推进经开区扩权赋能。

理顺经开区管理机构与各方职责关系。按照职责一致、人财物相统一的原则,进一步理顺经开区“内外之间”“条块之间”职责关系,确保经开区与行政区在经济社会管理中的工作协调、运转顺畅。理顺经开区管理机构与代管乡镇(街道)关系,明确各自职责权限。合理确定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与经开区管理机构的职责边界,通过明晰事权促进关系顺畅。大力推行经开区封闭运行管理模式,赋予有条件的经开区事前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权力,委托授权有条件的经开区设立行政审批局、综合执法局和市场监管局。

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进经开区财政体制改革,鼓励有条件的经开区设立一级财政,行使财政职能。未设立一级财政的经开区,要积极推行预算单列,独立核算。继续深化经开区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推行全员聘用和工资绩效制度改革,赋予并落实经开区中层干部任免权,实行任免后备案。积极推进经开区运营机制改革,鼓励现有经开区采取市场化运营,支持第三方社会资本建设、运营和管理现有经开区,确定收益回报和风险分担机制,享受经开区相关政策。

拓展开放合作空间 深化经开区开放创新提升

做好经开区工作,推进经开区开发创新提升,对地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规划提出,贵州将积极拓展开放合作空间,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大力推动科技创新。

积极拓展开放合作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内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高质量建设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加快融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和泛珠三角区域建设,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协作,深化“东部企业+贵州资源”“东部市场+贵州产品”“东部总部+贵州基地”“东部研发+贵州制造”等合作模式,积极拓展与日本、韩国、欧洲和香港、台湾等合作空间,建立健全招商项目库和目标客户资源库,紧盯目标企业投资布局动向,科学编制招商图谱,持续开展产业大招商,有序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大力引进国内外优强企业。

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全面推进自贸试验区经验复制推广工作,打造外商投资新高地。引导经开区优化政策设计和产业规划,充分发挥经开区资源要素聚集、优惠政策先试先行、产业链配套升级吸附等优势,吸引外商投资项目向经开区集聚。鼓励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等在经开区内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推进经开区创新外贸发展模式,支持条件成熟的经开区申报和建设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出口加工基地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等。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支持经开区参加国内外展会,针对重点国家和地区开展投资贸易促进活动,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加快经开区“走出去”步伐,鼓励有条件的经开区和企业探索在“一带一路”沿线交通枢纽和节点城市建设境外合作产业园。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科研经费支出占比,促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吸引集聚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服务水平,推动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围绕经开区产业企业发展需求,引导和鼓励省内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与经开区共建创新创业园区,建立产学研基地,促进技术成果在经开区转化应用。支持经开区设立打造公共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孵化器、创业中心等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完善融资、咨询、培训等创新服务,培育创新创业生态,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营造良好的科研创新氛围。


改善“硬环境”,提升“软环境” 深化经开区环境提升

为了向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打造政策优、成本低、服务好、办事快的营商环境,贵州将不断深化经开区环境提升,不断改善“硬环境”,提升“软环境”,积极为企业发展提供便利。

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整体规划经开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电力、燃气、供水、通信、道路、消防、防汛、治污等设施,并将为企业服务的公共信息、技术、物流等服务平台和必要的社会事业建设项目统一纳入整体规划。加快推进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信息共享的智慧园区和相关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利用专项建设基金,鼓励政策性、开发性、商业性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经开区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全省通办、一次办成”改革,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基本实现区内事区内结。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满足区内企业共性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为目标,以公共设施共享为重点,加快建设集政务服务、公共信息、检验检测、技术转移、融资服务、物流配送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

推进绿色集约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开区建设、运营和管理等全过程,合理布局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积极推行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积极发展绿色园区,推动经开区实施绿色制造,延伸完善绿色产业链条。推动绿色示范工厂建设,促进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高效利用园区现有资源,盘活闲置土地和标准厂房,提高再利用率。对市场前景不好、生产不正常、科技含量低、产出贡献率低的企业,支持经开区加强资源优化整合,提高再利用率。在招商引资、选商引产过程中,优先考虑空置标准厂房的利用。强化经开区环境、资源、环保、安全监管,促进产业发展与人居环境相和谐。

往期解读:

贵州“十四五”商务发展解读① :发展基础和环境——打通商务流通发展堵点 融入新发展格局

贵州“十四五”商务发展解读② :总体要求——坚持4个原则完成4个目标

贵州“十四五”商务发展解读③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打造“买全球”“卖全球”的开放平台

贵州“十四五”商务发展解读④ :提升城乡消费——每年新增5个以上大型商业综合体

贵州“十四五”商务发展解读⑤ :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创新发展——提升贵州国际贸易竞争力

贵州“十四五”商务发展解读⑥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 ——营造优质营商环境

贵州“十四五”商务发展解读⑦ :提升对外投资合作水平 ——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贵州“十四五”商务发展解读⑧ :构建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重点发展1个首位产业和2至3个主攻产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方亚丽

编辑 李兰松

编审 孙晓蓉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