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在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北部工业园区,施工方采取场平和厂房搭建同步进行的方式抢工期、抓进度,奋力冲刺项目建设目标。
随着广东凯金新能源产业园项目一期建设不断推进,一座高端锂电池材料生产企业将在这里拔地而起。
以该项目为引领,大龙开发区成功实现了锂离子材料产业的延链和强链,为该区打造“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做大做强做优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实现工业大突破,成为大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向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迈进的巨大动力。
承载着黔东工业繁荣之志,1992年大龙开发区成立以来,建设者高位求进、砥砺前行,三十年的艰辛奋斗,让该区从黔边小镇到工业园区、从交通不便到车水马龙、从锰矿资源到高效能源实现了华丽转身。
如今穿越在大龙开发区,崭新的城市面貌、立体化的交通网格、连片集聚的工业园区、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一座活力迸发、产城人共融的生态工业新城画卷正徐徐铺开。
从黔边小镇到工业园区——
新理念实现破局突围
4月6日,在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大龙分公司,工人忙碌的身影和机器轰鸣声构成一幅稳生产的和谐画卷。
乌江水电大龙分公司的前身是大龙发电厂,该厂是大龙最早的企业之一。在电厂工作了35年、现年54岁的老员工王全鹏,见证了大龙开发区的成长与变迁。
“地处武陵山区湘黔交界的大龙开发区,曾经是只有4个工厂的黔边小镇,现在却成了产业集聚的工业园区。”1987年,19岁的王全鹏随父母从遵义桐梓来到大龙发电厂务工。回忆起当时的景象,王全鹏至今还历历在目。
那时候除了电厂,大龙还有汞矿、镁厂、汽修厂,虽然这些大大小小的工厂被田地和荒坡隔开,但也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就业问题。
老天格外厚爱,大龙周边100公里范围内锰矿、汞矿、钾矿、煤矿、铅锌矿和重晶石等矿藏储量丰富,其中锰矿储量高达7.08亿吨。
背靠丰富矿产资源的大龙,却不能因此而“躺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只能在前进中依靠发展来解决。
时代的变革为大龙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1992年,大龙开发区正式成立;1999年,经省政府批准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01年在西部大开发的浪潮下,启动了第一批招商引资。
新理念实现破局突围。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创新“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方式,鼓励和引导企业推行循环生产、清洁生产。
按照铜仁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紧扣黔东工业聚集区的“火车头”、铜仁工业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和贵州内陆开放要地的“桥头堡”的战略定位,扎实推进开发建设。
围绕“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打造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基地、建设生态工业新城”的战略目标,全面推动产业集聚。
依托锰钡汞系原材料,以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和提高能源发展质量为中心,大力发展锂离子电池材料、清洁煤电、锂离子电池回收再利用等产业,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通过纵向一体化布局,从生产成本、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等方面形成竞争优势,并采取培育新兴产业集群优势,形成园区内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在工业大突破上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从交通不便到车水马龙——
好环境引来企业聚集
车来车往的飞龙大道旁,横穿整个北部工业园区的热力输送管道,为各企业生产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
这个总投资1.39亿元,供热主管网建设延展距离约为27.8千米,每天稳定输送热能1500蒸吨的集中供热项目,主要是将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大龙分公司产生的低压蒸汽输送到园区各企业。
“公司落户大龙,正是看中了这里的工业环境。”贵州大龙百通汇源热力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大庆称赞:大龙企业聚集、工业基础好、交通区位优越,是企业发展的好地方。
张大庆所说不错,如今的大龙开发区湘黔铁路、株六复线、沪昆高铁贯穿全境,沪昆高速、铜大高速、320国道交错纵横,铜仁凤凰机场、怀化芷江机场南北呼应,形成了机场、高铁、铁路、高速、国道、省道网聚合的立体交通格局。
但在过去,这“企业发展的好地方”,曾经只有一条过境国道作为交易的市场和运输的主干道。放在20多年前,很多人不相信这里能够形成“大道通衢、产业集群”的现象。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为确保企业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大龙坚持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平台和载体,不断完善园区规划布局、提升园区配套水平,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同时为改善和加强对企业和项目的服务,大龙开发区不是简单地筑巢引凤,而是通过建立健全与工业发展相配套,与城市化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开发区整体健康地向前迈进。
坚持服务至上核心理念,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团队、一套方案、一抓到底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和领导干部帮扶联系企业机制,以服务型政府建设构建安商、亲商、敬商良好环境,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持续释放经济效益。
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在交通、供电、供水、废渣处理、物流等方面快速推进,园区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初步构建了通江达海、招引大企业、经营大产业的发展格局。
好环境引来企业聚集。在营商环境和工业环境的双重作用下,目前大龙开发区聚集工业企业2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3家、主导产业企业32家、年产值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9家、培育上市企业1家、后备上市企业5家。2021年,该区完成园区总产值32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7.2亿元,同比增长53.71%。
从锰矿资源到高效能源——
新材料产业蓄势腾飞
4月7日,在贵州大龙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硫化锰渣提取车间,硫化锰渣经过球磨、浸出、除杂等一系列环节后,提取出镍、钴、锰、锌等有价金属,再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制作成电池用硫酸锰、电池用四氧化三锰等材料,销往国际国内市场。
“每天可处理200吨硫化锰渣,产出约20吨锰金属量及1吨钴镍金属量。”该公司第三事业部总经理曾昭华指着生产线自豪地说,公司自主设计建设的这条利用硫化锰渣制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材料的生产线,真正实现了锰渣综合利用。
据介绍,该公司是一家集新型动力电池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专注于高纯超细无机功能材料领域的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目前生产的电池用硫酸锰占全球60%、国内65%的市场份额,锂电池用四氧化三锰产能国内第一。
而在不远处的中伟新材料循环车间,从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运来的硫酸锰与硫酸钴、硫酸镍一同加工后,形成推动公司发展的锂电池用三元前驱体材料。
从锰矿资源到高效能源,立足锂离子电池产业,让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发展、蓄势腾飞。
产业集聚,必须有项目支撑。在已有的红星锰业、百斯特等11家锂电池材料生产企业的基础上,引进了广东嘉尚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山河智能、广东凯金等负极材料生产企业,成功实现了新型功能材料产业的延链和强链,掀起了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新热潮。
对大龙情有独钟,中伟循环二期、汇成新材料二期、百斯特二期、中科星城三期、格瑞特三期项目等陆续建成;重力科技、百斯特等企业纳入全省上市挂牌后备资源库,园区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
“聚焦高质量发展定位,我们坚定发展信心决心,以更大力度支持企业发展,将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定位为首位产业进行强劲推动,并加快以锂电材料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大龙开发区负责人说,新国发2号文件的发布,给工业发展带来了许多好的政策,下一步,大龙开发区将大力推动园区产业结构升级,奋力实现产业结构从低端到中高端,产品结构从初端材料级到中端前驱体级再到终端复合级的转变。
龙启武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葛永智
编辑 韦依
二审 刘娟
三审 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