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11时10分,在贵州台江经济开发区,天能集团贵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车间内,12条全自动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机械臂精准组装电池组件,工人熟练操作数字化系统。
春节后仅三天,企业产能已恢复至节前峰值,日产铅蓄电池达12万只以上,员工返岗率超99%。“通过智能管理系统优化,人均效能同比提升15%。”公司总经理钦晓峰表示,目前生产线自动化率已达95%,核心工序效率提升30%。
据了解,天能贵州公司自2018年落地以来,累计投入2.8亿元进行技改升级,与贵州大学共建实验室突破电池循环寿命提升技术,单位能耗下降18%。依托45项专利技术支撑,其产品覆盖储能、汽车启停等领域,2024年产值突破46亿元,利税2.67亿元。
近年来,台江经开区以绿色转型为抓手,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首破百亿,同比增长44.78%,跻身“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园区构建铅蓄电池循环经济体系,再生铅回收率超98%,并推动酸汤加工、体旅装备等特色产业协同发展。
“今年将围绕‘电动贵州’战略,延伸新能源产业链,计划引进8-10家上下游企业,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刘辉介绍道。随着西南新能源市场扩容,这片曾经的工业腹地,正以“智造+绿色”双引擎驱动产业蝶变。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晓波
编辑 刘思博
二审 杨韬
三审 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