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贵阳高新区把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坚持开门教育,一体推进学查改,深入企业听意见、解难题、促发展,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解决问题、服务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
敞开大门 深入基层听建议
学习教育成效如何,最终要看群众评价。学习教育启动以来,高新区党工委把开门教育作为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重要途径,发动广大党员干部走入园区、走进企业,问需于企、问计于企,在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的过程中锤炼好作风、好形象。
以上率下、以身作则。区工管委领导班子成员以实地调研、走访座谈等途径落实开门教育,深入基层一线,接受群众监督,广泛听取企业意见建议,用心用情用力为企业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
从园区到社区,从企业到人才,全区各部门各单位以动真碰硬的整改力度、用心用情的服务温度,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让企业群众感受到作风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表示,将坚持走好群众路线,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在学透、深查、真改、见效上下功夫,在发展争先、改革破局、风险挑战中担当作为,主动服务企业群众,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招商引资的“强磁场”、项目建设的“加速度”、营商环境的“金招牌”,以好作风好形象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阳高新实践新篇章贡献力量。
一线解题 精准服务办实事
“现在公司门口又多了3个公交站,最近的一个站点距离公司不到200米,上下班的路又近了一点。”贵州东汇精密机电有限公司职工对近期公司周边交通的变化连连称赞。
据悉,东汇精密有近一半的员工居住在主城区,此前距离厂区最近的公交站有1公里,通勤不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高新区园区管理服务局协调贵阳市公交公司,在企业周边增设了214路、317路、4600路等3条公交线路的相应站点,打通企业职工上班的“最后一公里”。此外,针对企业周边配套不完善的问题,该局会同贵州科学城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增设了荣耀市集赛峰服务点,满足企业职工的购物、餐饮需求。
企业关切处,就是工作出发点。高新区园区管理服务局坚持问题导向,主动靠前服务,以更严作风、更实举措、更优服务不断提升服务企业水平,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安心发展,确保企业诉求“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实现学习教育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
帮助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对接交管部门,护送运输行吊的车辆顺利到达企业卸货,保证设备安装进度;为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协调白云供电局,将专家公寓工业用电调整为居民用电……截至6月16日,该局共收集企业反映问题154条,已协调解决118条。
注重实效 担当作为促发展
连日来,贵州科学城服务中心组建专业技术服务团队,陆续走访了贵州星硕铭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贵州省矿山安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及贵州煤设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企业,通过深入座谈交流,详细探讨了解企业发展的痛点与需求。
在贵州中合磷碳科技有限公司,专业技术服务团队了解到企业每消耗1吨黄磷,约产生8至10吨黄磷渣,排放量大,任意堆存不仅会破坏生态环境,还会造成固废资源浪费。“当前,黄磷渣主要应用于水泥、混凝土、微晶玻璃、陶瓷材料等建材领域,近年来受建材市场急剧萎缩的影响,现有处置方式面临产能过剩与附加值偏低的困境,急需开发黄磷渣高值化利用技术,拓宽黄磷渣利用途径的同时,提供资源利用附加值。”贵州中合磷碳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为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难题,贵州科学城服务中心协调贵州大学化工学院专家入企交流,最终企业与高校初步达成合作意向,由贵州大学提供研发仪器设备和研发人员等,就企业需求开展前期小试研究。目前,企业持续提供磷渣粉,供贵州大学以及贵阳伟佳塑料有限公司等有序进行各项科研实验。
在学习教育中,贵州科学城服务中心聚焦主题、注重实效,将开展学习教育与精准服务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有效结合起来,深入企业倾听诉求、解决实际问题,让作风建设的成果真正落到实处,加快推动贵州科学城提质升级。(陈佳艺、李雯文)
来源:贵阳市高新区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