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寻常路,已经成为贵州文化改革发展最鲜明的标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贵州“中国梦”,文化繁荣成为有力支撑和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改革发展成为人们追求更高品质生活的内在要求,而文化产业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又是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矛盾的良好途径。在贵州,一件件文化领域敢于变革、构筑贵州文化蓝图的文化事件,让人看到创新的不竭动力。
开放创新 超越自我
7月上旬,由省商务厅、省文化厅主办的2013年多彩贵州·民族民间手工艺品走进北京活动上,贵阳知行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创意的水书挂饰、佩饰热销,并最终入驻北京798艺术区。北京798艺术区品牌经理高辰说:“北京798艺术区分别被朝阳区、北京市政府列为首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被中关村管委会评为中关村电子城文化创意产业基地,798作为‘创意地区、文化名园’,相中贵州水书产品,就是看中贵州民族文化的含金量。”不仅“北京798”有这样的眼光,北京怀柔国际电影城也与贵阳知行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水书挂饰”这一独具创意的特色旅游文化产品,受到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客商所关注,产品现场销售良好。
这只是贵州文化领域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释放文化生产力的一个缩影。以打造真正合格的市场主体为目标,贵州大力推动转制文化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省直五大集团公司率先垂范,在不断深化完善改革的同时,采取有力举措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贵州广电传媒集团公司有序推进广电网络公司筹备上市,并与深圳同洲电子股份公司合作推进高清互动市场运营,目前用户已达60万户;贵州日报报业集团传媒公司完成印刷传媒研发基地主体工程建设;贵州出版集团公司组建拟上市主体贵州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并与上海星源投资有限公司合作积极推进贵州新华文化综合体项目建设;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公司办刊业务基地新楼正式落成,集团公司整体搬迁进驻并实施多元化发展;贵州文化演艺集团公司推动省黔剧团与民营企业合作推出“开心剧场”受到群众广泛关注。此外,从贵州文化资源尤其是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的实际出发,我省注重创意创新,借助今年第九届深圳文博会的平台,设置文化创意创新展馆,大力推动项目招商交易,签约金额突破190亿元。
品牌引领文化实力
当贵州人完成了对“多彩贵州”的感情认知到文化认同时,品牌化理念已经深入文化产业领域。8月23日晚,贵阳大剧院照常上演着《多彩贵州风》,如今的观众群体从文化人、贵州人逐步扩大到社会各界人士、游客、省外客商。
贵州省注重作品产品的品牌化打造,坚持公益性活动培育品牌与市场运作推广品牌相结合,通过举办“多彩贵州”歌唱、舞蹈、小品、旅游形象大使选拔大赛等系列公益文化活动,以“多彩贵州”商标全面注册为契机,推动与文化旅游、特色产品等资源整合,授权多家企业分别在演艺、主题公园、工艺品、酒、茶、酒店、网站等十余个行业使用“多彩贵州”品牌,特别是推出旅游旺季“场场爆满、一票难求”的《多彩贵州风》演艺等等,使“多彩贵州”名扬海内外、享誉全世界,极大提升了贵州多民族文化的品牌竞争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在“多彩贵州”品牌的带动下,各市(州)、部分县(区)以及省直相关单位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打造推出了一批以爽爽贵阳、水墨金州、中国凉都、奢香故里、梵天净土、金海雪山等为代表的区域品牌,一批以百姓关注、黔森影视、家有购物、亚青赛、《仰欧桑》、《银绣》等为代表的行业品牌,和一批以施洞刺绣、玉屏箫笛、控拜银饰、安顺蜡染等为代表的产品品牌,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
产业融合 文化撑劲
由习酒赞助的民族管弦乐苗族歌舞剧《仰欧桑》继在国家大剧院拉开全球首演序幕之后,9月将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展演。8月24日,记者采访了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德芹,他认为,黔东南推出《仰欧桑》文化品牌,而习酒也一直在做“习酒·我的大学”的项目,我们会结合两者,让更多的学生知道《仰欧桑》这个剧目,也知道“习酒·我的大学”这个项目。这不仅开创了酒企和文化产业结合的先河,也为酒企提供了如何通过文化产业延伸到其他各个产业的方式。
围绕省委、省政府实施“5个100工程”,大力推进文化与城镇、村寨、景区、城市综合体、农业示范园区等融合,挖掘文化内涵,为工程注入文化灵魂,不断增强了文化的发展后劲。去年评选出的首批24家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除出版、印刷、影视、演艺等传统文化产业外,还涵盖了会展、刺绣、广告传媒、数字内容、景石藏石、特色餐饮、旅游开发、建筑设计、民族民间工艺品等多个行业。以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为载体,大力推动省“十大文化产业园”和“十大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其中多个项目与科技、创意、民族民间工艺品等相关产业融合,组建成立的省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在推动文化与金融融合上作了有益探索。尤其是从贵州实际出发,借助旅游市场的渠道,充分发挥多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重点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使贵州形成了北部长征文化、东南部苗侗文化、黔东佛教文化、黔西南布依文化、黔西北彝族文化等与旅游有机融合的发展格局,既提升了旅游产业竞争力,又彰显了贵州多民族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