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切换
新闻
贵州工业 从量变到质变 重点指标取得突破
2013
10/18
14:51

昨日,在全省第二次工业发展大会即将召开之际,省经信委公布了《工业强省战略实施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称,实施工业强省的3年,是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工业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运行质量最佳、发展环境最优的时期,为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目前,我省工业发展主要指标好于预期,部分目标已提前实现,全部目标任务可按时完成或超额完成,全省上下正激情豪迈的向就业容量大、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具有贵州特色的工业化之路高歌奋进。

增长:重点指标取得历史性突破

“报告”称,实施工业强省的3年,是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工业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运行质量最佳、发展环境最优的时期,为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总量上,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500万口径)工业总产值完成7171.76亿元,完成第一次工业发展大会制定五年目标的70%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254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元,比2010年增加0.84倍,完成第一次工业发展大会制定五年目标的56%。

在排位上,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500万口径)工业增加值增速21.3%,比2010年提高5.5个百分点,2011、2012年两年平均增速21.1%,达到第一次工业发展大会制定年均增速20%以上的目标。按照国家规模以上企业统计标准(2000万口径),2012年我省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6.2%,分别位列全国和西部第三。2013年1-9月,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3.9%,位列全国和西部第二,为历史最好水平,比2010年提高23位。

在投资上,2012年,全省5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达到3126亿元,首次突破3000亿元,是2010年的2.9倍;工业投资占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2010年的33.7%提高到2012年的40%。2013年1-9月工业投资完成265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0%以上;建成投产项目3400个左右,同比增长30%以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数字:平台、重点产业和民营经济创奇迹

我省在工业发展中,通过三年的努力,打造了许多平台。目前,全省已有产业园区111个,累计投资达3871亿元,占全省工业投资的64.3%;累计建成标准厂房1330万平方米,入驻率73%。截至2013年9月,入园企业近7000户,从业人员66万余人。

十大重点产业成长也很迅速。2012年,10大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70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6.3%,对工业增长形成主要支撑。煤炭、电力产值率先突破千亿元目标;电力装机容量比2010年增加904.7万千瓦时,水电占总装机容量比例由2010年的40%调整为40.9%,风电装机从无到占比2.5%;白酒产量、产值、增加值、利税实现翻番,成为全省第二大支柱产业;特色食品增加值年均增长26.2%;军民融合推动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小孟工业园、汇川机电园规模不断壮大;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成长;在基础设施、园区建设、产业项目投资的拉动下,建材行业高速增长,水泥产量增长82.3%。

2012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720亿元,同比增长23.5%,占GDP比重达到40.3%,比2010年提高5.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比重达47%;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集团)达16户,比2010年新增7户;上市公司21户,比2010年新增4户;私营企业数和个体工商户户数分别达到14.39和89.91万户,是2010年的1.6倍和1.4倍。

在调整结构上,2012年,轻重工业比例为36.5:63.5,轻工业占比较2010年提高2.8个百分点。度电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8元,比2010年提高0.96元;原材料产业链进一步延长,电解铝就地转化率提高14百分点;2010年至2013年,实际淘汰落后产能2970.81万吨,超额完成国家任务439.31万吨。

企业清洁生产、绿色发展,2012年,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8.2%;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率61.7%,比2010年提高10个百分点,提前实现第一次工业发展大会制定目标。

变化:工业腾飞让旧貌焕新颜

在四化同步上,工业上带一产、下促三产,推动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整体发展。以“五张名片”为重点的特色轻工业快速增长,带动种植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加速发展;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进程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及社会领域信息化、农村信息服务工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取得进展,三网融合稳步推进。

在基础设施,多数项目投都需要七通一平,甚至九通一平,这几年,我省围绕工业发展,全省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大幅改善,“5个100”工程、贵安新区建设快速推进,招商引资卓有成效,一批大项目建成投产。三年来,交通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2404.16亿元,高速公路新增通车里程1441公里,县县通高速公路项目全部开工,铁路电气化改造全部完成。

硬件设施重要,软环境也是企业家看重的投资必要条件。

三年来,我省在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分别减少了63.5%、72%,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55项,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免征41项,降低收费标准18项。全省累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429亿元,年均增长97.2%;截止2013年9月,累计投产项目达1748个,开工在建项目4741个。全省企业和个体工商注册户数达124.94万户,比2010年同期增长64.76%。

并且我省围绕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全省上下开展的一系列招商引资、项目推介、经贸洽谈、形象宣传等活动,尤其是我省主办的各种国际型展会、博览会、论坛,成为宣传贵州、推介贵州、吸引投资的重要窗口。并且随着贵州工业投资环境的持续改善,工业发展势头日趋强劲,已成为国内投资创业的热土,更多的企业和资本流入贵州,世界和全国的目光也更加关注贵州。

工业发展带来的变化,2012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802.2亿元,是2010年的1.7倍,工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35%,比2010年提高2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的贡献率达到38.8%,拉动经济增长5.3个百分点,成了全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受益于工业,人们就业也更加方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近三年,全省城镇累计新增就业92.49万人;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就业人数每年超过30万人,并呈逐年上升态势。

经验:“六步”创出贵州工业新路

我省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之路,而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六步”走得好:

第一步:坚持优化环境与转变作风相结合。秉承“发展为要、民生为本、企业为基、环境为重”理念,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善环境,抓帮扶、优服务、促效益。

第二步:坚持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相结合。先后面向央企、全国优强民营企业、长三角、珠三角、港澳台、成渝等“走出去”开展招商,通过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贵州)酒博会、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等各种平台“请进来”。以“万亿招商项目千次推介对接”活动为载体,探索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模式,招大商、引大商,富士康、中国电信、武汉重冶等一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入黔。

第三步:坚持平台建设和项目推动相结合。全省上下始终把抓项目和抓园区作为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集中打造“5个100工程”和贵安新区发展平台的重大决策部署,以项目为主要抓手,扎实推进100个产业园区成长工程。

第四步:坚持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相结合。按照“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创新驱动、优化升级”的思路,推进我省工业在追赶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在发展中升级。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通过结构调整、科技创新、优化升级、淘汰落后、节能降耗等手段,做大做强以煤、电为主的能源产业,大力发展资源精深加工,推动煤电磷、煤电铝、煤电钢、煤电化一体化协调配套发展。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第五步:坚持发展民营经济和激发市场活力相结合。出台《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新38条),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实施“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提高民营经济比重五年行动计划”、“百亿民营企业培育工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3个15万”扶持政策、“万户小老板”创业行动计划,推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培育一批大型民营企业,支持一批中小企业,扶持一批小微企业,做大市场主体,增强经济活力。

第六步: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和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科技进步、技术创新、优秀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力量。抓科技创新用好用活人才,抓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集聚人才,抓机制创新激活留住人才。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