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废弃物再利用做成大产业
——贵州环保生态产业园建设路径及效能解读
今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正式定名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这在业界被解读为一种标志:贵州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制度等领域已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标志。但与此不匹配的是,贵州在环保生态产业很弱。
今年8月1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显示,到2015年,全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要达到4.5万亿元,产值年均增速将保持在15%以上。而仅仅贵州省的每年刚性需求,就超过400个亿。
我们欣喜地看到,为做大贵州环保产业,坚持走专业化方向的、铺陈22平方公里的贵州第一个专题“生态环保产业园”已在贵阳市白云区的版图上渐露峥嵘,它正在回答这个大蛋糕该不该吃、怎么去吃的问题。
科学开发“城市矿产”
构建废弃物回收利用生产链条
“十一”期间,贵州省生态环保产业园各个项目仍在紧张施工,贵州联众投公司投资30000万元建设的区域性大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建设项目更是如火如荼。
作为一条由12个大企业关联而成的链条上的第一个建设项目,该基地运行方式是:对城市生产生活废弃的再生资源实施全分拣,保障再生资源产业的原料来源。从产业链上看,它也正好是整个再生资源产业的龙头。
此前,在它的产业下游,废弃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中心、贵阳金物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专营有限公司、贵阳金恒再生资源交易中心等3家企业也已签约入驻,正筹划动工。
记者手上的《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实施方案》显示,结合产业园已有项目情况及贵阳地区资源分布状况,这个园区规划了12个重点开发建设项目,其中工程类重点项目包括报废汽车智能机械化拆解中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清洁拆解中心、大型废钢破碎中心、再生铝合金项目、废旧轮胎回收加工项目、废塑料资源化利用项目、15万吨再生木塑板项目、废玻璃资源化项目等共8个,回收体系建设项目1个,其他相关配套项目3个,总投资10.9亿元。
这批项目每一个都将获得中央财政资金真金白银的支持。
说起这12个“路数大致相似”的企业,省环保生态产业园建设指挥长宋旭升告诉记者,它们“就像一台相互配合的大机器”,专门提炼加工“城市矿产”。
按照矿业界最新的提法,人类可用的矿产除了“自然矿产”,还有一种长期被忽略的“城市矿产”:我们用旧的汽车、盘盏、甚至是一节旧电池、一个塑料袋,都是宝贵的矿产。有专家甚至认为,当不可再生的自然矿产慢慢消减后,城市矿产将成为未来矿产的主要形态。
城市矿产的容量和效用到底有多大?仅仅一个小例子就可窥其一斑。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清洁拆解中心项目是12个项目之一,项目投资1亿元,预计2015年建成。该项目是对废计算机、电视机、空调等各类废旧电器进行拆解分类,利用技术集成,建立工程化应用示范线和技术集成产业,建成后处理规模扩大到100万台(套)/年。而根据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百户居民家庭拥有量增速、人口、城市化程度、家电以旧换新数据等因素与数据进行测算,2015年仅贵州就将产生废弃四机一脑130万台。这意味着这座巨大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清洁拆解中心,只能消化掉贵州80%的废弃四机一脑。而拆解出来的废不锈钢、废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玻璃等,将卖出1.14亿元。
“至2017年项目建成后,年再生资源聚集量将达到85万吨,并形成年加工处理可利用再生资源48万吨以上的生产能力和高效、低耗、绿色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模式,并使园区回收加工的废弃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项目投资方、贵州联众董事长周邦勇介绍说。
12个企业就布局在白云区不足6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效果图上显得很紧凑,互为上下游形成一条完备的科研、分拣、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产业园区项目建后,每年将实现产值44.1亿元以上,同时还可以解决10000人就业。
这种算法,还不包括由此带动的技术装备制造、物流等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对于城市环保方面带来的巨大生态和社会效益。
正因为如此,就在刚刚过去的9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文,将贵州省环保产业园明确为第四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成为贵州首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打造环保专业园区
聚集相关项目做大生态产业
这条12个企业组成的产业链,仅仅占据了贵州省环保生态产业园的一角,在它的四周,包裹着其他的更大的生态环保类企业。废弃电器电子拆解项目、废塑料利用项目、再生铝合金项目等3个大项目正在放线定界。
“双节”期间的麦架河边,一条横贯大道——麦沙西路的施工工地上,工程机械往来穿梭。作为新建的园区加密骨干路网之一,这条大道将成为园区的物流新动脉。而这样的动脉,在园区内就有5条,青山路、白修线、南湖西路、马掌坡路的建设都已全部启动建设,路网密度比此前增加了一倍多。除此之外,作为园区内设“旱码头”,白云新客站也同期动工。
车行在园区的道路上,威顿晶磷、鲁阳节能、华恒机械等一批知名品牌和优势企业的厂房不时闪过,甚至还有贵州师大和贵州商专两所高校。陪同采访的白云区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谌洪波说,整个园区虽然只建了一两年,但到目前已经有数十户企业进驻,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就已达到38家。
地图上看,这个由省环保厅、贵阳市高新区、白云区共同开发建设,贵州省环保产业协会积极参与,以环保技术研发、环保产品制造、环保服务、配送、仓储、物流等产业为主体的环保产业专业园区,就位于白云区西部,南接环城高速公路,西邻百花山脉、北接靛山、东至九龙坡,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
资料显示该园区“其志不在小”,甚至可以说雄心勃勃:以“资源再生利用、节能环保新材料、节能环保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研发和服务”等四大产业为主导,在“产业低碳化、交通清洁化、建筑绿色化、服务集约化、主要污染物减量化、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化”等方面先行先试,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努力建设成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贵州唯一、西部一流、国内知名”的特色产业园区,贵州最具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极、环保产业研发、成果转化、环保科技引进、吸收、再创新的重要平台,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高效集约发展区。
省环保厅每年投入1000万元支持园区建设,3方成立园区联合建设指挥部,全力推进园区实质性建设阶段。
除了已经入驻的几十户生态环保类企业外,还储备着项目57个,正在洽谈27个,废弃电器电子拆解、报废汽车拆解、塑料资源利用、废玻璃利用、废钢破碎等项目正顺利推进。仅今年,园区就投入资金1.05亿元,完成房屋征收308栋622户,征地2700余亩。为确保基建和项目推进,还成功与银行达成土储贷款协议40亿元。
“再过一年多,到2015年,园区就可以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税收15亿元,聚集产值亿元以上企业50个,拥有各项环保专利10项以上。到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达500亿元,税收30亿元,聚集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00个以上,拥有各项环保专利40项以上。”园区指挥长宋旭升很有信心。
和众多只算产出不问销路的“理想计算法”不同,宋旭升的信心恰恰来自销售和市场。
“8月1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要达到4.5万亿元,产值年均增速保持15%以上。而贵州每年的环保设施、技术、产品的刚性市场就超过400个亿,我们园区的产能对于巨硕的市场来说,甚至是杯水车薪。”宋旭升说。
坚持走专精道路
“非生态环保企业莫入”
正是清醒的看到这一点,园区一直贯彻一条专精的道路,只布局节能环保业、节能环保设备制造业,“业态非生态环保莫入”。近4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变得寸土寸金,目的就是要在集中的区域内,形成专业的产业聚集和规模优势。
主要建设方白云区在资金、人员配置、招商引资等上面进行了明显的倾斜:今年以来,该区先后拨付了2000万元工业发展资金,5774万元企业技改资金、企业优惠政策资金,1000万元科技研发资金,3599万元重点项目建设资金,扎实推进工业项目、重点项目以及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实行“县级领导包保项目”制度,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推行“一岗双责”,既要管好本职工作,又要兼任项目指挥长或副指挥长,负责推进所承包的重点项目建设。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牵头、一套班子服务、一套实施方案管理”的“星级服务”模式,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精心组织招商小分队,先后19批次184人分赴北京、“长三角”、“珠三角”、香港等地区开展招商引资推介活动。委托专业机构编制招商引资PPT,在“香港经贸活动周”、“生态文明贵阳论坛”、“9+2泛珠大会”等活动期间广泛接触环保厂商。
行之有效的“组合拳”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回报。数据显示,园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近百亿元。
更值得欣喜的是,大量的生态环保企业进驻和投产,已让园区渐渐形成了产业链内生吸附功能:上下游企业之间相互吸引,同类型企业之间相互吸引。招商引资很自然的从“招”到“选”。
刚刚进入园区兴建大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项目的贵州联众董事长周邦勇对于这种专精道路深有体会:“经济发展中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众多同类型企业集中在一起,往往能相互促进,相互支撑,进而形成在某一个产业上的优势和名气,成长为国内知名、世界知名的专业基地,这种名气,有时候比你打多少钱的广告都有用。”
关于园区坚持走专精道路,白云区态度十分坚定。9月27日,在白云区党员干部大会上,区委区政府再次对园区定位进行调整:将已经建成的燕京啤酒[-3.99% 资金 研报]等80余户企业从园区中“剔除”出去,组建云麦园区,顺势将园区原有规划面积从43平方公里缩减为22平方公里。给出的理由就是:剔除水分,不要虚名,确保园区的产业纯度。
“一句话,要进入这个园区,要么是生态环保产品的生产者,要么是生态环保产品生产设备的制造者,此外的企业无论多有效率,一律不会布局在这里。”白云区区长黄昌祥如是说。
短评
让“专”“精”成为园区魂
提起斯图加特,会想起汽车,提起里约热内卢,会想到咖啡。提起义乌,会出现小商品概念,提起仁怀,会闻到酒香。
这就是专精产业道路积淀后呈现出的声誉价值和经济价值。
这种声誉,会吸附更多的同类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源源不断趋向富集。这种声誉,更会让供应商、经销商不用看广告,就会自然而然闻讯而来。这就是规模优势。
贵州正走在工业强省的道路上,上百个工业园区正在方兴未艾。是10个光伏企业分驻10个园区、10个装备制造企业分驻9个市州来得有力,还是1个园区拥有10家光伏、装备制造企业来得有力,是企业家、地方政府、决策者应静下心来思考的问题。
很显然,贵州环保生态产业园的建设实践和不断的调整坚持,至少可以成为一种有益的参照。
贵州联众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项目正在紧张施工。
正在加紧建设的园区生态环保企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