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贵州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抢抓机遇、凝心聚力,坚持“稳中求进、提速转型”总基调,坚持主基调、主战略,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着力稳增长、扩投资、调结构、增活力、惠民生,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这些成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工作中有哪些亮点?2014年,贵州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宏观经济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就读者普遍关心的这些问题,在2013年即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之前,记者特别专访了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付京。
记者:过去一个时期特别是近年来,贵州省高度重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付京:贵州省历来高度重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特别是近两年来,结合本省实际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强化经济运行调节,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健康发展。一是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完善促进结构调整的体制机制。组织开展了全省改革开放年活动,省政府研究提出了《当前改革开放重点工作安排》,明确了八个方面42项改革任务、促进开放三个方面8项任务。资源配置、行政管理、实体经济、生态环境保护、扶贫开发、统筹城乡、社会事业等领域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二是着力提高“四个比重”,促进结构优化。今年年初以来,针对贵州实际,为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贵州省人民政府相继出台了《提高工业经济比重五年行动计划》、《提高城镇人口比重五年行动计划》、《提高民营经济比重五年行动计划》和《提高县域经济比重五年行动计划》,从战略层面对调结构作出部署,取得了明显成效。预计全年工业经济比重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城镇人口比重提高近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比重提高近3个百分点,县域经济比重提高近1个百分点。三是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发展质量。今年再次成功举办了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批准实施了《贵州省生态功能区规划》,启动编制《贵州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规划》,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推进全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三位一体”规划实施,筑牢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安全屏障,预计全年完成营造林450万亩,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00平方公里,新增治理石漠化面积1000平方公里。大力推进节能减排,预计全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12%,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0.5%、1%和2%。四是大力推进“5个100”工程建设,为结构调整搭建平台。把重点打造100个产业园区、100个现代农业高效示范园区、100个旅游景区、100个示范小城镇和100个城市综合体作为现阶段推动全省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主要抓手,“5个100工程”目前已全面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统筹实施了一批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大产业项目。仅前三季度,100个产业园区新增入园企业就达2050户、新增到位资金1237.6亿元,100个现代农业高效示范园签约项目472个、到位资金76.1亿元,100个示范小城镇签约项目610个、到位资金160亿元,100个旅游景区到位资金120.63亿元,100个城市综合体到位资金253亿元。此外,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牵手贵阳市政府共同打造的“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也拉开序幕,将成为推动全省高端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五是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经济升级转型。坚持分业施策,积极支持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煤炭、电力行业产值率先突破千亿元规模;发挥能源、矿产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煤电磷、煤电铝、煤电钢、煤电化一体化发展,编制完成《贵州省能矿资源深加工产业重大生产力布局规划》及“四个一体化”相关规划;依托良好生态和气候资源,重点培育打造烟、酒、茶、特色食品、民族医药“五张名片”;发挥后发优势,积极培育发展3D打印、现代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富士康(贵州)第四代绿色产业园、中国电信云计算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将为贵州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注入新的动力。
记者:今年以来,贵州省在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付京:贵州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抓手,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不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省直机关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由404项减少到300项,非行政许可事项由152项减少到30项,向贵安新区和3个国家级开发区下放行政管理事项30多项。二是深化县域经济改革。启动实施提高县域经济比重五年行动计划,有序推进仁怀市、威宁县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完善了相关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了促强扶困的政策措施和相关工作机制,开展了以县为单位的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加强了行政审批“接、放、管”工作,强化经济管理权限下放到县后的培训指导。三是不断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和相关工作机制。建立了省、市(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有序推进省级政务中心建设。302项行政许可、47项非行政许可办事时限比法定时限压缩50%以上。四是不断加大“减支减负”工作力度。省级部门行政经费统一压缩5%共5993万元,专项用于支持教育“9+3”计划,对50个省级部门实行了预算公开、“三公”经费公开。扎实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有序推进。五是稳妥推进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管理办法,抓好42个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建立相对集中的财政投入制度,强化资金使用监管。
记者: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6%,与年度节能目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节能形势不是很乐观。贵州省今年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成效如何?目前主要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今后一个阶段如何加以破解?
付京:今年以来,贵州省按照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预计2013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1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42%,可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目前,贵州省已颁布实施了《贵州省节约能源条例》,编制完成了《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建成县城以上污水处理厂102座,污水管网3018公里,污水处理率达84%;建成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86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56%;全年淘汰落后产能988万吨,全省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61%;“两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成效明显。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也还存着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投入不足。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仅占全国的1.31%,贫困人口占全国的9.3%,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落后全国7年,生态设施建设欠账多,环境保护的财力保障跟不上。二是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全省石漠化面积超过1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石漠化总面积的1/4,且每年仍以2—3%速度扩展。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41.54%,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开发利用难度大。亩均森林蓄积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4左右,受威胁植物为全国的10%以上。三是发展方式仍然粗放。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5倍,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低于全国水平,“三废”综合利用产值仅占全国总量的1%,资源刚性约束和环境污染压力仍将不断加大。四是制度建设有待加强。政绩考核体系仍然侧重于考核经济发展指标,生态修复、生态补偿、环境公益诉讼等重点领域的地方法规尚未出台,环保责任追究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有待完善,生态建设投入有待提高。
下一步,贵州将以编制实施《贵州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规划(2013年—2020年》为抓手,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优化国土生态空间布局。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在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及其他重要生态功能区,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永葆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二是构建生态产业体系。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充分发挥资源和生态优势,着力建设生态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三是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以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自然生态污染防治和环境整治,坚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对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四是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加快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全面提升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五是推动城镇化绿色发展。优化城镇化发展格局,建设山水城市、绿色小镇、美丽乡村,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六是推进生态文化建设。挖掘整理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向公众广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培育生态文化载体,推动建成若干富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生态保护区,使贵州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心灵家园和度假圣地。七是推进绿色科技创新。大力发展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信息网络、现代农业和健康科学技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关键设备开发和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应用,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科技支撑。八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为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提供制度保障。
记者: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重要一点。在加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贵州省有哪些经验和好的做法?下一步的改革方向是什么?
付京: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的奋力拼搏,贵州省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群众上学、就业、就医、社会保障、文化生活等难点问题得到明显缓解。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高中阶段教育大步推进,农村和城市贫困家庭子女在职业教育、寄宿、生活等方面得到政府资助,基本公共教育制度日趋完备。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面向全体劳动者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社会保险制度逐步由城镇向农村、由职工向居民扩展,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实现城乡制度全覆盖,建立了新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初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五保供养、粮食救助等专项救助为补充,与廉租住房、教育、司法救助等专项救助制度和配套优惠政策相衔接的社会救助体系。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基本完成,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的运行新机制初步形成。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基本实现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乡有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全面覆盖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得到明显加强,全民健身稳步推进。以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农村危房改造等为主要内容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初步形成,第一轮农村危房改造将提前一年于2013年完成。
下一步,贵州将以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目标,按照国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以把基本公共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为导向,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和体制机制创新,着力保障城乡居民生存发展基本需求,着力增强服务供给能力,加快建立符合省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要的改革方向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基本。以实施基本公共服务九大行动计划为抓手,从保障城乡居民生存发展基本需求出发,立足经济欠发达、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的基本省情,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优先保障基本公共教育、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险、基本社会服务、基本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等九个领域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扩大范围和提高标准。二是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基本公共服务公益性,明确政府主体责任,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事权与支出责任,健全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加强立法、规划、投入、监管和政策支持,有效促进公平公正。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不断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保障水平。三是坚持强化基层,统筹城乡。切实加强基层公共服务机构设施和能力建设,强化基层保障,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一体化建设,加大公共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和社会弱势群体倾斜力度,结合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和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加强区域间制度统筹衔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全民覆盖。四是坚持改革创新,提高效率。完善财政保障、管理运行和监督问责机制,建立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有效运行的长效机制。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积极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形成多元参与、公平竞争的格局,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记者:您如何评价明年贵州省的宏观经济形势?贵州省明年稳增长、促发展的着力点在哪里?
付京: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换挡减速期”,这对贵州省的影响不可避免,贵州省长期形成的一些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对贵州省扩投资、提速度造成一定压力。但也要看到,近几年来,贵州省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空前,发展基础条件持续向好;“5个100工程”和贵安新区建设加快推进,平台支撑持续向好;贵州省已经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加速期,连续几年高强度的投资将有一批新增产能陆续释放,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向好;改革开放红利加快释放,发展活力持续向好;贵州全省上下干事创业的精神面貌持续向好。更要看到,国家政策导向也为贵州省提速转型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国家更加注重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有利于贵州省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发展动力;更加注重在基础设施等薄弱环节向西部倾斜,有利于贵州省加快破解交通、水利发展瓶颈,改善发展条件;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贵州省创建生态文明先行区,促进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贵州省推动扶贫攻坚、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我认为,贵州省明年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向好,机遇大于挑战,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的召开,为贵州全面深化改革、推动跨越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明年,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把改革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以改革统揽全局、以开放开创新局,重点抓好十大方面工作:一是全面深化改革,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坚持发展改革“两手抓”,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推进资源配置、实体经济改革、行政改革、财税金融、县域经济等重点领域改革,协同推进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体制改革。坚持改革顶层设计和探索实践相结合,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促进,突出重点,抓出亮点,体现特色。二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强要素保障,提升项目管理、服务水平,努力促进投资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提升质量和效益。三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三次产业提速转型。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完善有利于实体经济市场主体培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发挥工业对服务业和农业的带动作用,增强服务业对工业和农业的促进功能,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四是深化城乡统筹改革,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入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乡统筹改革为突破口,以实施“提高城镇人口比重五年行动计划”为抓手,促进产城互动、城乡一体,加快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格局。五是加快“5个100工程”和贵安新区建设,着力打造发展平台。把“5个100工程”和贵安新区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主抓手和着力点,聚集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引领改革创新,实现生产力布局和改革开放平台的明显优化。六是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发展条件。以实施铁路、公路、水运“三年会战”、水利“三大会战”和美丽乡村六大行动计划为抓手,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制度、经营机制和融资体制,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七是以开放倒逼改革,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促进,加快培育外向型经济竞争优势,着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八是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制度建设,加快节能减排和重大生态项目建设,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牢牢守住生态底线。九是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加快教育科技事业发展。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营造人才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努力提升区域竞争力。十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深化社会事业领域改革,以扶贫攻坚六大提升行动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九大行动计划为载体,扎实抓好十大民生工程和十件民生实事实施。
记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要取得决定性成果,今后一个时期,贵州省将从哪些方面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付京: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今后的一个时期,贵州将把全面深化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落实到工作的各个方面。总体来讲,重点在三个方面,一是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提速度,促转型。坚持围绕主基调、主战略来谋划改革、推动改革,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空间布局结构、所有制结构,实现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通过存量调整促进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增量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把速度拉起来、使结构优起来、让效益好起来,走追赶型、调整型、跨越式、可持续发展路子。二是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增活力、添动力。坚持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来谋划改革、推动改革,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三是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惠民生、促和谐。坚持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谋划改革、推动改革,把减少贫困人口作为最紧迫的民生,把扩大就业作为最基本的民生,把发展教育作为最长远的民生,把改善住房作为最现实的民生,把社会保障作为最关键的民生,把基础设施向下延伸作为最普遍的民生,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加快构建相互衔接、运行有效、保障特困群众的体制机制,促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
具体来讲要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改革“顶层设计”。研究提出符合中央要求、具有“贵州特色”的改革实施方案,实现改革与开放互动共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是完善推进改革的体制机制。分级建立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领导机构和协调机构,强化统筹协调、总体方案设计、分类指导实施、改革绩效评估,推动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工作格局。三是抓试点、带全局。围绕资源配置、行政管理、城乡统筹、实体经济、生态环境保护、财税金融、社会事业、对外开放等重点领域体制改革,精心策划布局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色、体现前沿探索的示范试点,力求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探路子、出经验。四是创新工作方式。适时策划组织试点示范工作推进会、重点领域改革现场观摩会、典型经验交流会和理论研讨会,统筹推动贵州省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加强舆论引导,注重资源整合,充分调动部门的积极性、基层的创造性。五是组织开展重大改革问题调研,分类出台重点领域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六是加强改革队伍建设。多渠道、多形式选拔一批既有改革激情又有政策水平、创新意识和综合协调能力较强的同志充实改革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