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切换
新闻
贵州“两加一推”破“穷”不破“环境”
2014
01/10
17:16

 2010年10月26日,贵州召开了第一次工业发展大会,工业强省战略在贵州这个喀斯特地貌密集、交通基础条件薄弱的省份,有史以来第一次被提出。

会议强调,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是实现三次产业加快提速、协调发展的关键,贵州发展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

工业强省战略的提出,人们立刻把焦点对准了生态环境保护,惯性思维已经把工业与生态在认识上不可调和地对立了起来。穷怕了的贵州人渴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在传统工业发展道路上付出的环境代价也让人不能接纳。

穷是问题,怎么富起来是问题,发展中的环境风险是问题,如何规避风险还是问题。

贵州省委、省政府回答了这个质疑: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引领工业发展;把生态文明对立起来是认识上的绝对化;新型工业的发展将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这问题,那问题,不发展、慢发展是最大的问题;这风险,那风险,不发展、慢发展是最大的风险。

贵州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是要走出一条就业容量大、经济效益好、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少、具有贵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两加一推”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被定为贵州发展的主基调。这个主基调之所以被确定,是因为它的背后藏着一组沉重的数据:人均GDP全国倒数第一;经济总量全国第二十五位;工业化程度系数0.8,落后全国15年;城镇化率29.9%,与全国水平相差16.6个百分点。

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贵州省,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两加一推”战略,寻求着新的“突围之路”。

同年12月26日,贵州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央企投资发展恳谈会”,以丰富的资源、良好的生态、热情的渴盼,寻找资本、技术与资源、市场优势结合的新机遇。

会上,一批中央企业与贵州省签订了矿产品深加工、制造、电力、交通运输、旅游服务等方面的47个合作项目,总投资额达2929亿元。

“竹纤维纺织新项目,将使西部竹海和赤天化集团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贵州赤天化集团公司董事长郑才友说,在这批签约项目中,赤天化集团与中国纺织龙头企业恒天集团合作开发竹纤维纺织品项目,将大大提升贵州竹浆纸一体化工程技术水平,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也将使当地农民从产业链上分享更多收益。

2011年,贵州生产总值达5702亿元,增长14%,增速创1985年以来最高水平。其中前三季度,贵州生产总值增速由2010年全国第二十九位升至第三位。

2012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6%,达到6802亿元,经济增速列全国第二位。

2013年,预计贵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7%,突破8000亿元,提前两年实现“十二五”规划预期目标。

如果三年的经济增速数据因为数字的大反差让人振奋,那另一组数据却是因为数字的小差别让人欣慰。

2010年,贵州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在纳入监测的12个城市中,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有7个;44条河流布设的85个水质监测断面中,达到或优于所在功能区水质类别标准的监测断面占71.8%;8个湖(库)布设的25条监测垂线中,达到或优于所在功能区水质类别标准的垂线有14条,占总数的56%;14个出境断面水质状况良好,达标率为76.9%。

最难能可贵的是,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贵州的环境质量不但没有下降,并在各方面均有改善。2012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全省进行评价的13个城市中,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有12个;纳入监测的44条河流中,达到或优于规定水质类别的断面占83.5%;8个湖(库)中,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的垂线17条,占总数的68%;14个出境断面水质总体良好,达标率为85.7%。

在工业项目纷纷落地,经济总量激增的大前提下,贵州牢牢守住了生态环保阵地,用事实证明了贵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并没有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与生态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双方。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