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切换
新闻
释放金融正能量 助推贵州实体经济
2014
04/13
20:48

 奋进发展中的贵州,以一组组亮眼的数据,闪耀全国:

今年第一季度,全省生产总值增速达12.6%,位居全国第一;

过去五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8%,2012年生产总值增长13.6%。

在省委、省政府历史性提出“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总目标和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战略的重要时期,贵州一路直追,金融释放的“正能量”功不可没。

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发展慢就是退步,跟不上就会拖全国后腿,缩小不了当下的差距,就会形成将来更大的鸿沟。

制约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能不能有效突破,怎样突破?当贵州进入工业化初期向中期发展阶段、面临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时,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陈敏尔一针见血地指出:“抓经济必须抓金融,只有抓好金融才能抓好经济。”

于是,贵州省把振兴金融业作为实现科学发展、推动跨越、同步小康的突破口,将金融改革发展开放作为重要抓手,全力打造贵州金融升级版。

连续三年,贵州省金融业实现银行业资产规模、存款规模、贷款规模“万亿三级跳”,金融服务水平显著增强,金融经济进入良性互动期。2013年,贵州省社会融资总量达3541亿元,在西部12省市区排第5位,相当于“十一五”期间贵州省社会融资总量的93.1%。

金融业的突破性进展,让金融杠杆有力挥舞,推进全省经济跨越式增长,一幅金融与经济良性互动、合拍共舞的美好画卷在黔中大地跃动而出。

主动服务助力产业升级

贵州确立“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投融资需求持续扩大。

“蓬勃奋进的贵州为金融业提供了广阔舞台,唯有金融创新,才能迅速扩大省内融资规模,迅速让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

全省金融系统深刻思考、深入研究,要如何形成与经济转型相适应的新型金融结构、体系和业态,如何满足金融业发展对金融资源集聚、金融要素流动和金融人才的需求,如何破解民间资金投资难和中小企业融资难并存的“两难”困境?

“哪里有融资需求,哪里就有金融服务。”

在省政府金融办、一行三局指导下,各金融机构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主动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将金融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等结合起来,促进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通过金融改革创新,全力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经济金融协调快速发展。

作为贵州省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贵阳高新区正开足马力,一路疾驰,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地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确保完成600亿元,奋力冲刺1000亿元。国开行贵州省分行开发性金融的注入,撬动了园区发展的一池春水。

该行大胆创新,形成支持土地储备、园区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和中小企业“四位一体”融资模式,强力推进高新区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目前,已为贵阳高新区提供融资45亿元。

循着“5个100工程”这张贵州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地图,工行贵州省分行以烟、酒、茶、特色食品、民族医药“五张名片”发展目标,通过大量深入实际的调研,把资金落实到具体的行业和企业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仅2013年,在“5个100工程”和贵安新区建设上,该行审批贷款金额达153亿元,有力支持一批市场前景好、社会效益好的产业发展项目。

近3年,贵州省金融机构存贷比均在78%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以上,省外资金持续流入贵州的态势明显,金融要素的集聚和辐射能力不断强化。

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水利三大会战”、“公路三年大会战”、“铁路建设大会战”号召,持续加大对水利、交通、电网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2013年贵州高速公路建设获银行贷款达700亿元。

以“四化同步”为引领,大力支持贵州省“5个100工程”、贵安新区等重点发展平台、重点项目和优势产业。截至今年2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余额达8018.3亿元,同比增长20.7%,重点为电力、交通运输、制造业、采矿业等贵州省优势行业和大型项目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

创新产品为薄弱环节“供氧”

“勿以客小而不帮,勿以利小而不为”。

贵州省各金融机构在力保大项目、大中企业和优势产业等重点领域发展时,积极为中小微企业和“三农”等薄弱环节、弱势产业融资“破题”,切实为实体经济提供多层次、多元化、高质量的全方位金融服务。

数据显示,2013年末,全省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保障性住房贷款余额分别达3837亿元、1716亿元、137亿元,增幅分别高于同期贷款增幅6.1、7.4和66.8个百分点;科研、教育、农业、住宿餐饮、文化体育、批发零售等领域贷款余额的增幅均在29%以上。

金融服务供给不足,一直是广大农村面临的问题。

为此,国开行贵州省分行与省扶贫办合作,深入田间地头,与大山深处的老百姓拉家常、问需求,短短一年多时间走遍贵州20个县近200个乡镇,行程数万公里。该行逐县调研,加班加点、集思广益进行分析研究,为贫困地区群众量身订做“开行小额农贷”金融产品,形成“政银农企”合作支持扶贫开发新格局。

因为具有贴近农户融资需求、简单快捷的特点,“开行小额农贷”一经推出便受到广大农户欢迎。自2012年初启动以来,已为贵州连片特困地区的22个县机制授信42.8亿元,累计发放贷款12.3亿元,直接惠及8525户农户、122家合作社和91家扶贫龙头企业,带动近28万户贫困山区农民走上农业产业化脱贫致富的道路。

小微企业贷款难,难在担保难,难在信息不对称。面对数量众多的微企,银行传统的“一对一”服务,管理成本高、服务覆盖面小,难以满足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

民生银行贵阳分行有效整合资源,推出创新模式——合作社模式,将分散在商圈各行各业的小微商户组织起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抱团发展、合作共赢。目前已成立16家合作社和6支互助合作基金,为合作社成员推出专属的产品——小微企业互助基金担保贷款,彻底解决小微企业担保难问题,涉及家电、服装、食品、茶叶、医药等行业,客户数超过1000户。

与此同时,贵州省大力实施信用村(镇)建设工程、“3个15万元”扶持政策和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小额贷款公司乡镇全覆盖工程等措施,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和增量“两个不低于”目标。2013年末,全省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达3688.8亿元。

全省金融机构扶持中小微企业措施接踵而至。

重庆银行贵阳分行创新小微业务“批量做”模式,南充市商业银行贵阳分行优化再造小企业贷款审批流程,切实解决“三农”和小微融资难的问题。

在政府和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的大力推动下,贵州省中小企业开始“触电”资本市场,登上资本舞台,走上更宽的融资之路。

去年6月,贵州森瑞管业有限公司成功发行贵州省首笔5000万元中小企业私募债,拿下贵州省中小企业发行私募债的第一单。贵州股权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成立2个月以来,推动36家企业挂牌,通过股权转让、股权收益权产品等帮助企业融资4亿元。

新型融资满足多元化需求

没有信贷规模也可以为企业融资。这是金融创新为贵州省不少银行带来的“头脑风暴”。

贵州银行尽量避免在传统领域拼贷款规模、拼价格、拼同质化产品、拼网点资源,通过直接融资业务支持大企业和大项目,通过交易融资业务支持中小企业,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迅速扩大融资规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

开业仅一年,贵州银行瞄准直接融资突破口,大力推广资产管理计划、保险债权计划、公司债、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产品,从省外引进资金超过680亿元,融资对象涉及能源、交通、旅游、高新技术、循环经济等多个领域,支持了省内一批大项目建设和大企业发展,彻底改变以前只能为企业提供少量流动资金贷款的局面。

越来越多的经济主体感觉到,原来除了贷款,还有这么多金融产品可以帮助他们融资。

2013年,兴业银行贵阳分行为贵州高速公路集团保险债权投资计划业务提供融资担保,成功为其募集30亿元保险资金,成为贵州省首例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功案例,标志着贵州省引入保险资金运用投资实现“零”的突破。

进入贵州两年来,兴业银行贵阳分行大力实施新兴业务带动战略,有效拓宽融资渠道,吸收更多资金满足贵州省企业综合化金融需求。截至2013年末,该行表内外各项融资超过350亿元,其中新兴业务融资超过252亿元。以投资银行、结构化融资、买入返售、债务融资、私人银行等为主的新兴业务占70%,大大超过该行传统信贷业务。

创新,引领经济金融“鱼水”良性互动,在求新求变中共同成长,协力共赢。贵州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努力摆脱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传统模式,熟练运用票据、基金、租赁、信托等新型融资方式,千方百计满足日趋旺盛的融资需求。

近年来,银行承兑汇票、信托贷款、委托贷款、企业债券等融资规模逐年增大。

着力拓宽融资渠道,直接融资同样取得新突破。

2013年,贵州省直接融资规模432.7亿元,约占全省社会融资规模的10%,融资结构的优化是解决日益突出的融资供求矛盾的必由之路。

贵州省加强与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及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的合作,引导和支持企业进行债券融资,2013年省内企业发行债券规模为208亿元,是2011年的3.4倍。贵州还被列为中小企业私募债西部4个试点省份之一。

贵阳朗玛科技在深圳创业板成功上市,实现了贵州企业在创业板市场零的突破,飞尚无烟煤公司成功登录香港主板,成为贵州省近11年来第二家在港上市企业。今年一季度,3家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37.2亿元。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