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切换
新闻
贵州石阡县倾力打造“五个家园”
2014
04/24
20:12

 石阡县是贵州省第五轮农村改革试验试点县之一,是以发展茶产业、畜牧业、养殖业、中药材生产为重点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近年来,该县立足于“强基础、兴工业、壮产业、惠民生、促和谐”发展战略,科学调整产业格局,合理整合项目资金,不断改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使各主导产业园区初步形成了集精深加工、物流储藏、技术培训推广、科学实验、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功能区、机制体制创新区、先进农技应用区、美丽乡村示范区,倾力把“生态大县、文化大县、旅游大县”打造成“五个家园”。

扩基地,强基础,建设“生态家园”。严格按照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理念建设主导产业基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不动摇”,“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一是建设示范产业基地。严格按照标准化、示范化种植要求,在各示范区的苔茶示范基地统一种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石阡苔茶”,充分发挥“苔茶发源地”、“贵州最美茶乡”金字招牌优势, 建成示范基地3000亩、高标准茶园20940亩,全面实现主导产业覆盖率和统一标志产品种植率达100%,在扩展面积的同时,继续做好园区科学管理,保障新植茶园的成活率、幼龄茶园的采摘率、老茶园的下树率。二是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整合农业、林业、茶管、水利、交通、水电等涉农部门的项目资金2.1亿元,将园区建设与农村危房改造、村庄整治、扶贫生态移民等工程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园区主干道、机耕道、生产便道、灌溉、电力、通讯、厂房、圈舍、仓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园区道路138千米、沟渠(含管网)280千米、蓄水池160个8600立方米、山塘水库2座2亿立方米、厂房11座3000平方米、仓库4座1000平方米、标准畜禽圈舍27280平方米以及园区气象监测站、人工影响天气炮站、育苗大棚和中国西部茶都,实现园区内电力、通信、灌溉全覆盖,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三是打造生态文化长廊。依托武陵山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城镇规划、村庄整治、市容绿化、镇容美化、村容亮化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找金点子,在园区规划建设、农技培训、农产品检测、农产品展示、特色产品宣传上下狠功夫,在石阡温泉群、尧上仡佬民族文化村、楼上古寨、红色文化遗址上做大文章,将夜郎古文化、红色文化、苔茶文化、温泉文化、产业元素有机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合理布置、稳步实施、扩大宣传,使城镇建设、村庄整治、园区建设、文化传承完美融合,形成独具风情的民族文化和独具特色的产业文化,打造成生态环境可持续、民族文化底蕴浓厚、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富足的生态长廊。

活机制,壮产业,建设“美丽家园”。根据全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结合园区发展实际,坚持改革创新机制和发展模式,不断激发园区发展活力,努力实现生态美和农村美的有机统一。一是建立干部领办机制。鼓励改非干部、离退休干部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广泛的人力资源优势,支持基层半脱产干部以合股、独资的方式融资,以及干部出资金、出信息出技术和农民出土地、出劳动力的发展方式,因地制宜出台优惠政策,带领群众发展区域特色生态富民产业;支持引导返乡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创业,在带动产业发展的同时,有效解决“三农”瓶颈问题,推动农业产业化向农业现代化迈进。二是建立联动帮扶机制。立足资源优势、民族特色和产业现状,结合“万名干部下基层”、党员干部“结穷亲”和党建帮扶活动活动,通过送智慧、送资金、送物资等方式,结成“帮村、帮组、帮户”的帮扶对子,拟定发展规划、发展方式、发展目标,多方整合资金,形成帮扶合力,切实解决发展基础农业和农业产业的瓶颈问题,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奔小康,目前,已完成园区民居屋脊美化及房屋立面改造1823户。三是建立人才保障机制,开辟人才创新“绿色通道”机制,吸纳掌握科研技术、专业技术、有先进经验、有先进经营理念、有长远发展眼光的专业人才或科研人才投身于园区建设之中,建立园区产业化发展的保障机制,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转型升级,促进民生工程得到彻底改善,为打造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全县各特色产业园区集产业、生态、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美丽家园已初具雏形。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