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切换
新闻
贵州日报新闻:贵州特色农业发展各地有实招
2014
08/22
21:31

 贵州地处西南高原山地,气候立体多样,发展特色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近年来,全省各地坚持从自然条件的实际出发,以改革开放为抓手,用开放的视野、市场的眼光、科技的手段来发展山地现代高效农业,正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

贵阳:围绕八大特色,积极

推进都市多功能性农业园区建设

近年来,贵阳市以“服务城市、繁荣农村、富裕农民、保护生态、传承文化”为总要求,以“实现农业现代化、打造发展升级版”为目标,围绕“畜、禽、蛋、奶、菜、果、茶、药”八大特色产业积极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截至今年6月份,贵阳市在建的20个农业园区已完成投资20.03亿元,其中包括19个省级园区和1个市级园区。新增招商引资项目10个。该市依托省会城市的科技、人才、资金和市场等优势,立足现代都市需求,积极拓展农业园区的生态保育、生活休闲、文化科普、科技示范、健康养生等功能,如:将花溪久安茶园建设成为茶旅一体的生态精品茶示范区,将清镇红枫蔬菜园区建设成为全省最大的绿色、有机食品安全岛,将息烽红岩葡萄园建设成为集采摘、加工、观光、体验等为一体的现代生态高效都市农业示范园区等,从规划、产业发展、招商等方面下功夫,推动单一性农业园区向多功能园区转变,最大限度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此外,贵阳市还着力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品牌效益,明确每个园区至少创建1个以上农产品品牌,全力培育“黔山牌”、“山花”、“贵茶”等一系列贵阳本土农产品品牌。目前,园区产品已获得部级地理标识1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9个,有机产品16个。

铜仁:“农旅结合”推动园区升级增效

将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既促进产业发展,又带动休闲观光的“农旅结合”新模式正在铜仁市广泛推广。

铜仁市目前有25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其中,9家为省级重点示范园区。该市把今年作为现代农业提升年,以“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为引领,推动园区建设水平“六个显著提升”,将园区建成集观光、休闲、体验、科普为一体的星级景区、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区。例如,在玉屏茶花泉示范园区,农业产业与观光旅游就已实现了有机结合,园区内新建了观光步道、景观亭、景区大门和导服中心。纵横交错的园区柏油道路,成了绝佳的山地自行车赛道。今年春节,这里曾举办了一场山地自行车赛事。

该市今年计划创建10个以上三星级园区。将在每个园区建设一个游客服务中心、一个停车场、一座公厕、一条旅游公路、一个体验场所、一处休闲设施,以及一批引导标识、购物场所、餐饮住宿设施等,以此拓展农业园区功能,延长产业链。

“农旅结合”的发展模式在使园区升级增效的同时,也助推了铜仁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去年,该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220.87亿元,同比增长7.8%;增加值136.12亿元,增长7.5%,增速全省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5407元,增速排名全省第三。

毕节:倾力打造农特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毕节市农特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乌蒙山宝·毕节珍好” 日前已由国家商标总局受理。该品牌的成功创建是毕节试验区“毕节模式”的创新探索,是毕节山地现代农业发展的全新战略思路。

近年来,毕节市一直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建设,依托其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马铃薯、特色经果林、蔬菜、草地生态畜牧业、茶叶、中药材等六大特色产业,目前已拥有“织金竹荪”、“大方天麻”、“威宁洋芋”等10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禹谟醋”、“清池绿茶”等7件贵州省名牌产品,“冠香源”、“府茗香”、“牛百味”等28件贵州省著名商标。对这些农产品品牌的成功打造,不仅有利于实现农产品增值,更有利于拓展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产品消费,加速优质优价机制的形成,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品牌作为毕节市发展农特产品的一个大平台,下一步将充分运用各类宣传载体,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宣传,将这一品牌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打响,积极提高市场认可度,使之成为彰显毕节农产品“绿色、生态、优质、安全”等特点的统一认证标识,今后,该市出产的优质农产品都将贴上“乌蒙山宝·毕节珍好”的品牌销往各地。

黔东南:依托生态禀赋,打造

现代高效农业

素有“杉乡”之称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自来生态环境得天独厚,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其生态优势,依托农业“基地化、产业化、标准化、现代化”建设,积极推进特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发展,特别是2013年,全省“5个100工程”启动,该州随即作出了集中建设2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发展种植业基地33.52万亩的决定,对此,全州广大干部群众表现出了超乎想象的热情和干劲。

在开始进行现代高效示范农业园区建设之初,黔东南州决策层就意识到,依托绿色生态禀赋,走“特色、规模、品牌、效益、生态、辐射”之路是该州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并按照这一思路,根据各县市实际,以市场为导向,先后在不同地区布局了蔬菜、精品水果、特色畜禽、茶叶、休闲观光农业、中药材、杂稻制种、综合等20个农业园区,目前已然形成了一园一品、一园一特的布局。

一年来,20个农业园区共入驻企业118家,先后培训农业从业人员2521名,普遍采取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采取“328”(即:前3年由企业一次性付给农户三年的土地流转费,3年后企业收入与农户二八分成,农户二成,企业八成)的土地流转模式,形成了农民土地流转获租金、投工劳务得薪金、分成享股金、经营有收益的多种增收途径。付出总会有收获,而收获又给人们带来新的发展动力2013年该州2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实现销售收入21.67亿元,销售利润6.01亿元。

今年初,该州按照统一布局、规模连片、集约发展的思路,邀请一批高资质的科研院所,高起点、高标准完成了对2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的规划编制,并顺利通过了省级评审,使之全部进入100个省级农业园区行列。

如今,走进各个农业园区,它们犹如一颗颗闪亮珍珠,串起璀璨项链,闪耀在苗乡侗寨,勾勒出现代高效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互促共赢的生动画卷。

一年的实践证明:黔东南农业要实现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必须走园区发展、规模发展、高效发展的路子。而2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的建设打造,已初步显示出巨大活力与蓬勃朝气,让人们看到了黔东南生态资源变现的巨大潜力和空间。

黔南:特色农业为生态代言

黔南州位居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作为“两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保护地,该州用生态农业助推生态文明,在将喀斯特山区变得日渐山清水秀的同时,从大山赚回了大把大把的钞票,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挥得淋漓尽致。

黔南州根据高、中、低不同海拔和土质,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茶则茶、宜菜则菜。各县市因地制宜向石漠化山区要生态,向生态农业结构调整要效益。

在荒土荒坡和石漠化山区,该州大力推广长顺的高钙苹果、三都的水晶葡萄、荔波的蜜柚、罗甸的火龙果、龙里的刺梨等精品水果产业发展。如今,全州共栽培水果93万亩,投产46.5万亩,产量45万吨,产值13.35亿元。已形成七大特色产业基地。14个水果产品获无公害产品认证,15个产地获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水果产业呈现出“一县一特,一乡一果,一村一品”的优化布局。

在高山旱区,该州广泛推广都匀毛尖茶的种植。州委、州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的意见》。计划到2016年,以都匀毛尖为中心,全州茶叶种植面积在2012年75万亩的基础上发展到200万亩。明确州级财政和重点县市每年安排1000万元以上,其它县市每年安排500万元以上的茶产业专项资金,州级每年整合发改、财政、农业、扶贫、林业等项目资金2亿元以上用于茶产业发展。

黔南州还出台了《黔南州果蔬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黔南州蔬菜产品质量标准》,果蔬采用网上销售、二维码扫描等,让消费者随时可查看国家有机食品认证证书、采摘日期、质检、等级、包装以及蔬果的生产环境、种植过程、种植农户等信息档案,做到了档案可查询、流向可追踪、产品可知晓、责任可界定,质量安全有源可追,坚守蔬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如今,粤、港、澳、贵阳等地分别与黔南州签订了蔬菜、果蔬等食品安全保供合作协议,大批环保食品源源不断销往沿海等发达城市。

黔西南:“上网”拓展

特色农产品产销通道

2月23日,“促流通、兴产业、富农民”黔西南州农产品产销对接暨中国美丽乡村电子商务中心揭牌,标志着“中国美丽乡村特色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正式上线运营,这将推动黔西南农产品产销运行走上快车道,推动农产品流通市场的建设,解决农产品“卖难”、“买贵”问题。

4月28日,黔滇桂(兴义)粮油·农特产品交易中心启动,标志着黔滇桂三省结合部首家规模大、功能完备、规范化的集物流、信息流为一体,具有交易、配送、结算、信息、质量检测和其他服务功能的粮油及副食品、农特产品、旅游食品交易市场正式成立。该交易中心,以特产实体商城+电子商城的B2C(企业对消费者)商业模式+B2B(企业对企业)电子交易平台三维一体运营,数十家农特产品生产企业入驻加盟,通过实体商城和电子商务两大平台进行销售,经由农特产品物流配送基地,统一包装、统一配送,实现供应链一体化运营。切实推动黔西南农产品产销打开大市场。

近年来,黔西南州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基础强实稳健,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完善,产业化经营日趋明显。并由此总结提炼出“晴隆模式”、“坪上模式”、“顶坛模式”、“者楼模式”等适宜当地农业农村发展的四大模式。据了解,当前全州已建成各类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300多万亩,形成了以草地畜牧业、茶叶、薏仁、蔬菜、蔗糖等为代表的特色农业产业。目前,全州有州级以上龙头企业18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23家,全州农业产业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在此背景下,该州顺应农业产业市场深度拓展的趋势,积极搭建起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开始了传统农业向“信息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转变。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人们购买商品习惯的变化,特色农产品逐渐显示出热销的倾向。根据2013年电子商务整体数据分析,2014年,土特产行业的整个市场份额将不低于280亿元。因此,这些交易平台的搭建,有力地推动了全州农村经济的发展,有效解决了产地限制问题,使特色农产品进入了大市场、大流通,实现生产和销售无缝连接,有力地促进了黔西南州特色农产品向“高端”路线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