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贵州贵阳吹响了迈向“大数据”时代的号角,高新区便迈上了打造大数据产业发展集群的快车道。几个月过去了,如今在这块创新与活力的土地上,一条从信息存储到终端生产,再到数据运用的完整产业链条已经形成,贵阳高新区已经走在了全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前列。
利用“大数据”预警预报
2012年7月26日,一场50年不遇的洪水,突袭黔南州平塘县,而因为事先收到了灾害预报,当地及时进行了应急处置,将这场洪灾的损失降到了最低,这份价值胜过万金的灾害预报,就来自一家贵阳高新区的企业——贵州东方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据了解,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东方世纪正是依托于大数据的海量信息,并运用自身具有国家发明专利的分析处理方法,构建起了一种专注于大区域水旱灾害预报、水库调度、灾害征集评估的水利云,并多次在突发水旱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东方世纪公司系统集成部经理黄明告诉记者,他们的大区域水旱灾害预警平台,是基于收集及时降雨量和即时水位来预报是否有洪水产生,在2011年6月5日,兴仁打鱼凼降大暴雨,就通过这个系统,提前5个小时作出了即将有洪水上涨的预警,及时撤离人员和设备,最后降雨量达到169毫米,水位上涨2.09米,没有造成人员和财产的任何损失。
凭借着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公司良好的成长性,今年1月,东方世纪公司成功挂牌交易,成为省内首批入驻的企业。
“下一步,同样的应用,我们可以为交通、旅游、国土、大农业范畴,提供精细化的涉水的预警预报,为各行各业的生产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借助贵州大数据战略的发展方向,把我们的产品和服务,由贵州省推向全国,由全国推向全球。”东方世纪公司董事长李胜说。
七大中心囊括产业链
省内像东方世纪这样的云计算企业,以往都需要到沿海地区去租用服务器,用于存储分析海量的大数据信息,而如今,已经越来越多的信息存储服务提供商落户贵阳入驻高新区,今年4月,由中电智云控股联合多家运营商产业基金,投资15亿元打造中电西南云计算中心项目,作为大数据综合服务提供商,该中心将先后搭建5万台服务器,成为国内特大型高等级云计算中心,令投资方没有想到的是,在市区各级部门的大力协助下,项目一期两万五千台服务器,仅用了60天时间,就完成了调试运营。
中电智云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岱说,两个月之内,完成了工程第一期的建筑改造、设备建设、系统调试,达到了初运营的条件,应该说这个过程的速度是惊人的,也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更让张岱没有想到的是,一期机房建成不久,就有众多客户纷至沓来,租用设备和服务。
自今年3月1日到现在,高新区已引进大数据项目45个,关联企业150余家,聚集交通云、教育云等20个云项目,目前,该区已经布局大数据产业人才服务中心、大数据产业资本服务中心、大数据产业展示中心、大数据产业科技研发中心、大数据产业制造中心、云计算中心和云呼叫中心七大中心,这七大中心不仅囊括了大数据产业发展从信息存储到终端生产再到数据运用的产业链条,也在人才引进、资本运作、产品感知的配套相关产业进行集成打包,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走廊。
根据规划,到2016年底,这条走廊上将惠及300亿元以上规模的大数据相关产业,贵阳的大数据产业的崛起,首先将在这里初现雏形。